
日期:2009.12.27(日)
人:黑面大人,范副,施主任,明怡,小,先知,莉雅,啊咪
路: 候硐小→淡→菜刀瀑布→大粗坑古道→土地公→洋→大粗坑山腰古道叉路口→大山小址→氏古宅→天梯步道→大粗坑山腰古道→金坑一→金坑二→瀑布→山神→小粗坑古道→粗坑口步道叉路口→小粗坑山→粗坑口步道(ps:一路陡下,滑不好走)→粗坑口山→小山小址→小粗坑古道→木→一→二→小粗坑古道入口→芎社→候硐小
08:00 松德集合(另人捷永春站集合)
09:00 候硐小
子停放於此,便解放

(大粗坑溪)
09:20 出

(超有特色的石)
09:31 寺
黑狗狂吠不止
09:34 巧遇大蚯蚓,至少大概有50公分吧!

09:40 菜刀瀑布+大粗坑光步道入口
一旁有石屋,另一端有福坑口

09:52 土地公
明治22年,其中有捐者叫先致,好巧跟同名字音乎相同只差一字

10:03 二洋房
怎小,以前的人都很瘦小?

10:06 大粗坑山腰古道口
10:07 大山小址
哇塞,超有FU的建,望著面山及有致的山谷,想像著以前繁景象,感真棒

(路料,二突出水泥竟是升旗台)

10:22 氏洋房
屋上有一白一黑狗慵躺其上,又太躺在屋上不冷??
小:的狗吃什??

(大山小&氏古宅)

(只剩下石)
10:22 步道天梯
回望洋房及大山小址,景色真美,怪路上都以此拍照
黑面大人登至天梯,回路是接到102道路


(聚落山凹)
10:35 大粗坑山腰古道口
入山腰古道真的是山路,才走的大粗坑古道全是硬硬的花石梯
11:20 拉
11:24 金仔坑口一
路上仍留有道,有小水
坑370公尺,可惜,不然去探一下才是
11:31 瀑布
水量不大,水流慢如,可能是因才有名吧!!(PS:大人:也叫瀑布,呵~呵~)

11:34 金仔坑口二
坑310公尺
有椅子、碗筷、衣服&垃圾,黑面大人:忘碗筷的可以由此借,…..
11:40 行一有窗,保存好的石屋,好奇的我入瞧,竟有

(屋不,屋有喔!!)
11:49 山神
定在此用餐,姐的福州丸子好大KEN

13:13 出
13:23 小粗坑山(基石:台62)
於粗坑口山叉路前方即可上登小粗坑山,路有路,很好(PS:地上木碑指示小粗坑山需再往前行)
近芒草比人高,一旁路牌示由小粗坑山往大粗坑山只要40分,但因同伴晚上仍有行程,所以大粗坑山留待下回再挑

13:35 粗坑口山叉路
由此路一路陡下,且路滑不太好走
13:49 粗坑口山(基石:台63)
此有一平台可眺山子分洪道


(望山子分洪道)
13:57 土地公

13:58 小山小址
介牌上,此只有一二年生上,三年以上就要到山上了

(校口)

(只剩下的校)
14:01 小粗坑古道叉路口(候硐850公尺)
14:14 木
14:15 一平台,有大….
大伙此平台究屋是台??

14:17 候硐550公尺
14:20 一
14:21 二
14:25 根大&破古屋

(好像倩女幽魂的姥姥)
14:28 小粗坑古道口
14:32 候硐小
街上有古古屋,有特色的

(新面)

(的古厝)
14:42 候硐小

其它相片置放於 http://photo.pchome.com.tw/slideshow/photo.html?query=c21hbmd1c0A1MkBhbXlAL2ltZy9kZWZ1bHRfdXNlci5naWZApGqkcLLKp3ylarlEpM67Rbio
路考
【大粗坑聚落】
大粗坑,九份及金瓜石合瑞芳三大金城。九份曾有小上海之,大粗坑有小美之,大粗坑的源於路期,某位工人河洗碗沙金。1892年淘金客朔源至大粗坑溪河流,於是了大粗坑,小粗坑及金瓜石的金。大粗坑繁人多曾1200人,如今只剩的屋瓦。(本段容摘自http://blog.xuite.net/jerrylin6611/oldtimes/9895256)
【大山小】
盛的大粗坑大大小小五十六硐,一入夜,大粗坑三十六路照耀如同白。如今坍的坍、的,大粗坑聚落大村,我看你拆厝,我也拆厝;你看我搬家,你也搬家,果搬得一不剩,家墟。搬家的住直就是拆厝,像是抱著永不搬回的心,屋上的、木的窗,能拆就拆,可搬就搬,只剩石砌的而後已。
民38年猴硐民校第四任校家校於大粗坑聚落立大山分校,便於大粗坑古道聚落民就的便利性,著金事的落,此古道的用性降低,於民60年左右,大粗坑聚落人口外移重,民67年校,留下之建物。旁的大德是ㄧ、二年的教室,接著是三、四年,五、六年才能登高上二上。二的水泥框是升旗台,下的小以前有花圃,所校未建之前,童每天要跋涉ㄧ小山路到猴硐上,後借地一所宇供低年就近上,ㄧ直到大山分校好,才解大粗坑童上的。起初每年ㄧ班,演成六年合ㄧ班上,直到民六十五年夏天,因招不到生被迫校。大德上仍留有老上的星球。
【氏古宅】
沿著大山分校前的石路往上走,一到一房前,房子的主人姓,在大粗坑一爿菸酒店,兼砂金,赫被公地首富。厝的建整整花了一百金子,板、木梯、上地板,全珍的木打造。如今,磴上萌著莠草,板杳不知去向,存孤零零的石柱石以及老般的蜘蛛。
(以上容摘自http://www.wretch.cc/blog/FUMA889/10858964)
【山神】
日本局自清光21(AD1895)年接收台後,遂行其殖民治,除建神社外,格禁止台人供奉神明,但的特殊需求,工在高危的地下坑安心工作,其既有的「山神」崇拜相近的「神」、「土地公」信仰,的政策,因此可在的坑口附近,到山神和土地公存的象,小粗坑聚落的山神原供有官帽的山神全身,惟在金停人口外流後亦不知所,存石雕神像守著不再的山小。
【猴硐小小粗坑分班】
猴硐地受山阻隔出不便,幼免去跋涉之苦,乃於小粗坑聚落立分班,小粗坑分班的童在此完成一二年的程後,再回到校本部。由於分班小而美,只有一教室及一位老,因此一二年式教,教室旁即是老的宿舍,操是聚落的主要活地,操旁的「」在年喜等特的日子,提供各表演,平淡的山居生活,增添的氛。
(以上容摘自http://tw.myblog.yahoo.com/wenhn-lin/article?mid=178 文章定位:
人(347) | 回(0)| 推 (
0)| 收藏 (
0)|
寄 全站分:
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