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式下水道
文/林玉
早上十多,看到港珠澳大口岸以及新城A一水浸的面,其中北中央道路,一小的雨已水深到的五、六分之一,有令人吃。
近十多年澳不少地都面著水浸的困,之前看到有朋友填海史的角度,分析澳大部分大雨和水浸的域,都自前的海洋,是的填海地,加上前的城市建不重渠,所以水浸,大家然有怨言,但多少也能理解,竟史因素和技件的限制以避免。然而,新城和港珠澳口岸一,都是零始建的域。建我早已知道填海容易水浸,也了解澳的渠,理上有更多技件和可以借,在建之初就排水系做好。然而,如今A未大量入住居民,就已出如此重的水浸情,日後人口一旦稠密,如果又有渠,情在令人。
法作家雨果在其名著《 悲世界 》:「 下水道是一城市的良心。」句道出了城市建中,下水道工程的重要性。一完善的下水道系,不是城市的基施,更是政府人民的任和承。水浸不是工程,更是城市管理和的。政府需要加下水道工程的投入,提升排水系的效率,完善城市,防洪措施入考量,才能有效解水浸,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希望政府重水患的警醒,用城市的良心,做好下水道工程。
文: 原2024年8月16日力副刊「公民有Say」
: https://cdn.tdm.com.mo/uploads/attachment/2024-06/5c92c4b32c9bd68285364ef15e7bf496.jpg_w800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