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腐败痼疾之我见
假使分析一下近代世界史,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先,经济并不发达,尚处于“一国两制”式状态,统一后才得到了长足发展。日本明治维新前,同样是封建的经济落后的国家。而这么两个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同样都是用了100多年的努力,也同样使国家经济得到了飞跃。 我并非专业研究外国经济史人士,但我认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发展的前提不外乎两个重点:1.国家体制。2.精神信仰。
记得我国汉武帝时,北方的休屠王臣服了大汉,武帝为使边塞安全,以宠信为名,让休屠王的儿子住进皇城,给以高官去做。其实是做了“人质”。历史演变到了大清,清廷在吴三桂坐镇云南时,同样也把其子吴应雄“封官”留在紫禁城里。这应该说是古代中国皇帝的高明之策略。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末以及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于观念或者说信仰的改变吧,恰恰非常具有咀嚼意味的,不再是中央让地方官员派员来京,而是地方官员蜂拥派员驻京,就连几十万人口的县级政府,也纷纷在北京遍设什么”驻京办事处“、”驻京联络处“,太小的级别也就学着搞“同乡会”、“联谊会”,驻扎京城。这是来干什么呢?历史的烟尘已然远去,今时的阳光普照大地。这些大大小小明的暗的机构,想来不是做什么“人质”的吧。要说起来,它还真有一定的作用,前几年人家不是真招了商吗?但,那种情况偌大中国能有几何?其收效甚微,倒是做了不少地方领导们以此借口搞假,使嫡系以及亲族进了政府编制的借口。于是乎,招商引资的几年,说到底也是地方政府扩大编制的好时期啊。既然有好的一面,人家就会产生更好的想法:这驻京机构真不赖,扩大了交际、联络了四方,何不乐而为之。也所以,财政上就又多了一项非常开支,有的还是巨大开支。这些钱都哪儿去了?百姓不知,小公务员也是百姓,更不敢问啊。维“驻京大臣”马首是瞻,谁敢多言?“驻京大臣”们是地方领导的“钦差”啊。于是,各地有各
地的保护伞,导致决策层形成某种不良效果,导致了因为有靠山而形成的为所欲为、骄横跋扈,视法制于无睹。于是,新的“朋党之争”林立,这都是利益驱使啊!
最近一些年,年年喊反腐败,年年惩治一些腐败。说来也巧,竟然越反越多,以致于反麻木了。比如,象吉林白城800万中国银行国资被侵吞,既毁坏了国家政体的清誉,又坑害了当事人的抵押担保金额300万,同时,还让司法机关不该收费的收取了受害人的几十万所谓“办案费”,这种有法不依和执法违法的现象,是什么体制呢?从中央电视台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法制报》等等,许多的媒体舆论监督,也被人家当作了耳旁风,两耳不闻,媒体赫然成为了睁眼“瞎子”,长嘴“哑巴”,
这些人孑然这么不要脸了,还何谈“二次教育”?哦!原来,人家白城驻京联络处的人马很厉害啊!上通保护伞,下连一大片,谁奈我何?也许,这就是所谓“驻京办事处”、“驻京联络处”设置的最佳目的吧!人家白城领导们信仰什么呢?从所读过的种种报道可以明确读的出来,人家只信仰“有钱就有一切”,“有钱就能打通一切关节”、“别管怎么来的钱,花给保护伞,我就得平安。”多么可悲啊,中国的法制,怎么这么难以在领导们身上得到实现呢?真的法制是只制定给百姓的吗?白城,这样一个不大的城市官员就这么忘乎所以地无视一切,况更大的领导呢?英明的领导肯定有,但是在哪儿呢?怎么就是让受害人难以找的到?英明的胡主席、温总理百姓见不到,那么去哪儿找青天?受害人把金钱都看破了,但国家资财的巨额被侵吞,谁看破?唉!还是不多说的好,别在做了顾炎武、黄曦之的好吧。
[“这个案情比较重大,咱们是中级法院,这个案子牵扯到原来的法院院长,牵扯到检察院,还牵扯到中国银行,这样的话,作为我们这一级的纪检监察部门,要是想查这个案子,从力度上不够。”当地纪委的态度,非常昭然。其主题意思,就是需要上级的大力支持。而上级领导们为什么要沉默不语呢?这难道不是中国政体体制上的一大悲哀以及恶性痼疾吗?]
“驻京办事处”类机构,是联络各种庞大关系“杀人”的武器,不然,白城案许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去解决呢?割除吧,英明的中央高层,这些“驻京”机构不是为民服务的,而是为自己的利益集团寻求保护的痼疾!人民,一直信赖着中央人民政府,而中央为什么不能依靠人民彻底地进行反腐败呢?“无论对错,您是我的祖国!祖国,我至死爱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丧失了信仰而成其为惟金钱是图的时候,正义不见了,法律不见了,社会公德不见了.....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就靠这种官员去“领导”人民吗?
牵衽散人金学孟于2005年7月24日晨.临清
文章定位:
人(67) | 回(0)| 推 (
0)| 收藏 (
0)|
寄 全站分:
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