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重形式:(repetition)
第一、叠(反)
一、的定作用
「同一字、、、句,或接、或隔,重地使用著,以加,使行文具有奏感的修法。」1,「」又「反」,是指「表烈深厚的情感,或者某一意思,或者容的段落、律奏,有意地重使用某些、句子,形成反美,修方式叫做反。」2,「」格具有下列的修作用:(一)、突出和某一事物,加重某一感情。(二)、使次得更繁。
在文域,歌是用「」最繁的文,歌中的反()又叫「沓」,它具有特殊的表力,能流露烈深沈的思想感情,增,形成旋律美,起一唱三的作用。此,散文名家朱自清《典常.第四》道:「歌的奏最主要的靠重或叫沓;本歌以表情主,只要翻去情感表到了家就成,用不著多。反可以是歌的生命,奏也便建立在上。」,又「的特徵似乎就在回沓,所兜圈子;去,只那。沓不是了得少,是了要得少而烈些。」3,可以使音明突出,生特殊的音效果,又可以生描和表情作用,加言的形象性和加重意表的功能,而引起者共,增句的感染力。
二、的史源流
早在《》就已普遍使用字,如〈.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不往,子不嗣音?」,首句的「青青」和「悠悠」即是字。南方文的《楚》如屈原〈九章.悲回〉、宋玉〈九〉,均用的字,足「字」起源甚早。稍晚些《古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和〈迢迢牛星〉均字用。
字在唐如孟郊〈子吟〉:「行密密,意恐」;宋如辛疾的〈奴〉:「少年不愁滋味,上,上。新愁。而今愁滋味,欲休,欲休。道天好秋。」是「句」用。元代吉的〈天沙〉:「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嫩嫩,停停人人。」,整首更是以「字」一呵成。
句方面也不遑多,如宋代的〈潮〉:「塘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原一物,塘雨浙江潮。」,是首尾相互呼的「句」,才情和巧思。
最早到「」格的使用,於宋代的《文》,分「字」、「交」、「曲折」、「重」、「同目」五例明。
第二、的形式美
一、形式美的基
「」格的形式美,自美上的「整一律」「反」,者之密切,「各物材料按相同的方式排列,就形成的反,生整一律的美。」4,黑格指出:「整一律一般是外表的一致性,得更明一,是同一形的一致的重,重於象的形式,就成起定性作用的一。」5。反的法同又可一的法,一或反的法,原本是一的形式,但可以用它,以取得一的快感,往往一分,以全值的西,一反排列起,便也有一的趣味。人徐志摩在〈徐志摩日西湖〉:「大便是美。大了,似乎按照著一自然律,自然的有一特殊的排列、一特殊的奏、一特殊的式,激我美的本能,激我美的情。」,重的美,人最深。者黄萱引用美家桑塔耶那在《美感》(The Sense of Beauty)一中「一中的多」(multiplicity in uniformity)的法,提出:「是一意象重生,或重的,或反的。…在美上,基於一中的多。」6,做了相清楚扼要地明。
二 的美效果
「」格多修者它分「重」(字)、「反」()。
(一)、重(字)
1、修特
「是把同一字或音,隔地,重相起使用的修方式」7,字必「相用且字相等」8,是「同同的加」9,以生「音」的音,音「不能使言增音效果,即增言的奏感和旋律美,音和,容易上口;而且能表出某特的情味。」10。
2、字的美效果
「字」的美效果,有三方面:(1)音性、(2)描性、(3)渲染性。
(1)音性
是指它「同同」生的音和、平仄、奏明,以及「通,表情感」。例如:、冷冷清清,戚戚。(南宋,李清照,〈慢〉),用七字,分成三句,使奏舒悠,被推千古唱,正是由於它足以抒女人破家亡,患,在中扎的苦感情。11「同同」和「」都是「音音步」,「音步」(foot)是英歌中最小的律量位,律分析而看到的主要音步和目,定一首的格律,在中音律系「」。
「同同」(音)是由相同母和相同母往交替出而形成的律音步奏,其形式:同母同母字+同母同母字,形成往交替的式。「」是由音色的立一形成的律奏周期。、、音都是音形式,之所以耳,是因音步中存在著律奏的同,也伴著音律,成了音步中的合奏音段12。
(2)描性
是指它在摹形、拓意境等描上,有其的表力13,可以使「形象如,具生」14。「音」的形有音的,如「翩翩」、「」等摹,「」、「啾啾」等摹;有三音的,如「油油」、「亮晶晶」等摹色;有四音的,如「冷冷清清」、「烈烈」等摹、「淅淅」、「叮叮」等摹,地用在歌文的段落,能表「重吟合唱、旋往」的旋律性,亦即通各型的音重,可以形成烈的奏感和有律的律。
(3)渲染性
「字」能生的渲染性,以音重所生的「音感」,於景物特徵、事情、人物、人物心理及境氛等,行、凸、渲染和烘托。
(二)、反()
1、修特
反是指「同一字、、句,在一段文字中隔用。」
15。反的就形式面考察,必是以「相或隔」形式出,亦即「反」包括「反」和「隔反」次元型16:
(1)反
它的形式是出反的部分,中有其它的和句子隔。常出的有(字)的反、的反、句子的反等。
(2)隔反
它的形式是有其它的、句子或段落隔在反用的或句子中。常的有隔(字)反、隔句反、隔段反、首尾反。
「反」就反的意面上考察,可分「反」和「」,「和反格有:中重的是字,而且各重字的意不相等;反格,重的一般是、或句子,各重成分意相等」17。
2、反的美效果
「了突出某意思,某感情,有意使同一或句子、甚至是段落反出的修方式叫反。」18,反的作用。有四方面:(1)突出性、(2)次性(3)描性、(4)音性。
(1)突出性
可以突出重、重,使事物形象更加突,情感表得化。
(2)次性
使事得次分明,可以增述的理性和生性。
(3)描性
地描情,深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
(4)音性
「旋反覆、重吟唱」可增言前呼後、此落彼起的回往的旋律美感,化奏感。
第三、的形式
「」格形式上分本和,被重的部分叫「本」,重的部分叫「」。
一、本和在容上的一性
「」格的本只有一,可以有很多,但不管有,它在言形式上和所表的容上必和本相一致,不然就不是,而是「」。也就是言代和信息相同的才是反19。
二、反上的立性
所「上的立性」,是指反的本和各是立的,不存在修被修或相互依附的。如果去掉,仍原的基本,原意的表有本上影。
「,冷冷清清,戚戚。乍暖寒候,最息。三淡酒,怎他、晚急。雁也,正心,是相。地花堆。憔悴,如今有摘。守著窗,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雨,到--昏、滴滴。次第,怎一、愁字了得。」(宋李清照;〈慢〉)
首用七字,「,冷冷清清,戚戚。」,「到昏、滴滴。」,些字都不存在修被修或相互依附的,即使去掉,仍原的基本,原意(心悲苦情)的表有本上的影,但在奏上得原短促,失去重吟唱,那舒中著些一奈的旋律感。
「庭院深深深。柳堆,幕重。玉勒雕鞍冶。高不章路。 雨狂三月暮。掩昏,留春住。眼花花不。去」(北宋修,〈蝶花〉)
首句「庭院深深深」,前字「深深」是字,法上修名「庭院」的形容;第三「深」字然看似重,其是作,前後性不同,法也不同,第三「深」字是,不宜「字」,而解「」。再如「眼花花不」句,第一「花」字是名作受,第二「花」字是名作主,者然都是名,但法上前者是被,後者是主,性和意相但法不同,似否可「字」?者以尚有斟酌地。一句原是合句,上包含「我眼花」和「花我」意思,若去,使出「歧」的情形,即「我眼花,花我」和「我眼花,我花」意解。
第四、的表形
可以使音明突出,生特殊的音效果,又可以生描和表情作用,加言的形象性和加重意表的功能。
「」格可以形式上分「重」、和「隔反」,再各自成的成份上分「」(字)、「」()、「短」和「句子」、「首尾重」的反(字)重()。
一、重
出反的部分,相同、、短或句子密接,中有其他的和句子隔。常出的有(1)的反、(2)的反、(3)句子的反,且看以次引的例:
(一)的重(字)
「同一字接使用,成一二字。」20,字,亦作「」,或「重言」,的一,利用的修技巧。由或以上,字形和字都相同的字,重在一起使用所成的。「字」依其性,可以是名、代、、形容、副。常的法形有ABAB式、 AABB式、 ABB式、AAB式和AA式五。且看以唐代僧寒山子的字: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啾啾常有,寂寂更人。吹面,雪身,朝朝不日,不知春。
首每句均用「字」起,AA式的法。字的使用,不化了的意象,意象「寒山道」、意象「冷」、「常有」和作意象「吹面」、「雪身」,使得意象明人,同和了奏,使奏舒有致。
在新,人也常使用字:
辛〈的奏〉21
曾是大大的一嫩
曾是的一月亮
如今是一的球
踢踢去
的重
在的去向的旅程中
自焚
「大大的」、「的」,是AAB式,性形容。「的重」,用五「字」是AA式的大,性名。「字」在此,具有意、和奏的作用。
余光中〈中天地密的〉22
十里的水面上
是的
楚楚是生的倒影
淡淡是的山色
空空是平的景
是一小船
船上的三人影
浮在幻的透明
在小,人接使用五形容「字」,字的使用,使得奏舒有致,而形容字,又可使所修的名形象更加明,增意象的感染力。人的墨著焦的移,如伸般推拉近:先近的荷花描起,荷花的如的湖面;接著是倒映在湖面上楚楚人的荷;然後拉到,淡淡的山色;即又拉回近景,湖面上一小船泛著;再往前推近小船,船上出三人影。
在新,有出大量字的情形,通常是了造特殊的效果,如廉的作〈〉,以六行上百字的「蝗」,造出怵目心的特效,已超「」格的固有意涵,而「像化」的段。
晟〈的林子〉23
恍恍惚惚的踱步中
所有的息
常化作千千的言
喃喃喃喃
像河岸的柳不曳
我
段行,人大量使用字,包括形容的「恍恍惚惚」、量形容「千千」、副「」和的「喃喃喃喃」,造出舒的奏和浪漫的氛。人在的林子踱步,他把耳朵到的息,以比喻式的形(像河岸的柳),表感官挪移(通感)後的意象(河岸的柳不曳/我)。
(二)的重()
「由二以上不同的字所成的,接著使用。於文,有明的加效果。」24。
余光中〈敲打〉25
信子和蒲公英
日後仍然不快
不快,不快,不快
向明〈〉26
老花片一扶正
所有的字竟都一吼了起
困
困
困
例中,出的可以形成密集的奏,增拉高分,引起者注意。故然能化和感染力,但反次及使用率都慎控管,因同一「刺激」很容易使者麻木甚至感到倦。
廉〈泰晤士河,地流吧〉27
即使是跌死的
眼前是繁花的新新人
著物
如泳於水於水而不知水
所史
所情感的正正
享受享受享受
享受的生命
段行不有字(新新人;正正),也有(所;享受),有隔反的字「於;水」,呈出非常多元的形,以此表新新人及行和耽溺於享受的生活度,「如泳於水於水而不知水」明喻相神,「不知水」可以有多方面的意思,相耐人味。
(三)句子的重(句)
「相的句子,完全相同。的用,最善於表烈的情感。」28,古典使用反的句,如:「少年不愁滋味,上,上。新愁。而今愁滋味,欲休,欲休。道天好秋。」(辛疾,〈努〉),首在上、下都用了相句,相句,分表不同人生段的作和悟。
英〈的秋天〉29
秋天
在枯中息
陷阱中
也能到那於的粗底呼
呼不停泊的
一星光
一星光
山底
跳到我焦躁的跣足
多的星光
成的滴之跳
跳著秋天
眼的暖之池沼
段落中的句除了句原有的作用外,尚有接前後文意的功能。段落中句不形式和「真」:「上下接」似,其接功能也相似,不太容易分辨。就此段而言,前一句「一星光」是「呼不停泊的」後面的受;後一句「一星光」是引「山底」的主,作用然不同。
〈茶的掌故〉30
那僧人了一口
眼前株株茶
公案
那些俗家弟子陀
在茶後晨暮鼓之
拼命地追敲:
你迢迢千里西
究竟是什意思?
究竟是什意思?
尾句「究竟是什意思?」,一句重一次,形成「篇尾句」,可以拉奏,形成音。意上有作用。此段述摩祖自天竺西播佛法,附以摩的奇故事,苦茶是摩剪下的睫毛的。
二、隔重
相同、、短或句子、句行的首尾,隔地重使用,中不插的字句。「即有其他的、句子或段落隔在反用的或句子中。」31,常出的有(1)隔反(2)隔反(3)隔句反(4)隔段反(5)首尾反。
(一)、隔反(字)
「相同的字、、句,在一段文字中隔用。」32,「字」依其性,可以是名、代、、形容、副、。
青〈女血大怪手--台速〉33
望去,望去
河岸的沙石
暴比的行完
不及援的群山急得色青灰
只好在天肩著肩,著
巍峨不,排出死如的仗
此段描砂石者婪地挖河川沙石,破河川水文及生。「肩著肩,著」此句,「肩」和「」各自隔反,以呈出方群山峰的景。
余光中〈海祭〉34
洪流向前,推老乾坤
星明星,月起月沉
各色的旗烈拍打拍打
「星明星,月起月沉」此句,「星」和「月」各自隔反,以星月交替表的流。句,形式上同也是「偶句」。在新,散句中若能穿插若干形式工整的「整句」(、偶、排比)句型,可以行奏,增,使行不致因短句交,而流於散漫。
默〈,偶然〉35
今夜月光似一流不完的肌
角形的碉堡突然自我的眼睫落下
多有的
多有手的手
多有的
多有音的音
重重耕作堆砌高
在那深深凝望而又咽的
在那著腮髭的月的影的草原
人默出身行伍,年代,於的酷本,自然有相深刻的。段行人在失眠的夜晚,想起以前置身前地,眼目睹多肢缺,骸遍野的。之不去的,就如同影深藏在月。
(二)、隔反()
由二以上不同的字所成的,在一段文字隔使用,可以形成律的奏。
青〈再度生之後--坑速〉36
坑道言煤言
柔的二氧化碳也言
我同在的,只有下的火成岩
「坑道言煤言」此句,「言」,是「隔反」。第二行的「言」「隔句反」。三「言」前後排出煤的,受困在坑道深的工正命在旦夕。
余光中〈九路〉37
你我香港的滋味是什滋味
握著你一方小,我然笑了
「你我香港的滋味是什滋味」,「滋味」「隔反」。人本可「滋味」加以省略理,但人仍刻意重,以此「滋味」感受,凸人心中「五味」。
(三)、隔句反(句)
相同的句子,在一段文字中,隔一句使用,可以形成律的奏。
弦〈的小丑〉38
在粹悲哀的草帽下
仕女笑著
著摺扇上的中塔
仕女笑著
笑我在鹿羚羊
著些什
「仕女笑著」隔句反,小丑的口中道出,和小丑的在感受形成烈比,也就是「外冷」的高度反差。小丑即使心悲苦,也必藏起,力地耍取。
默〈死亡,再〉39
死亡,再
,再
呻吟,再
老太照彩的
冷冷而
我赤裸裸地
坐在的
我赤裸裸地
坐在死亡的列上
我赤裸裸地
坐在地平的
我赤裸裸地
地
地
猛力推座原始的荒原
「再」短的隔句反。「我赤裸裸地」句子的隔句反。
「我赤裸裸地」和後句合,又形成「承接排比」。此段前半和後半均形式工整的「整句」,奏上富予旋反的旋律感。
(四)、隔段反(句)
愁予〈天窗〉40
星子都美,分了循著的七夜
而那南方的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著
那叮叮有的陶瓶未垂下。
啊,星子都美
而在中也著的,有一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如流水……
句子「星子都美」「隔段反」,分在段的首句出,具有作用。愁予早期的抒情浪漫柔美,首〈天窗〉也是代表作之一。首述人把天窗想成一口深井,自己仰躺在床上,彷仰在深井,想像著天窗外的星星,到他的屋瓦上汲水。人化的使用,使星星成是端著陶瓶汲水的小姑娘般柔可人,「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著/那叮叮有的陶瓶未垂下。」,陶瓶「叮叮有」是,使句具有音和形象。
智成〈一支在自己的光焰睡著了〉41,
一支在自己的光焰睡著了。
,我走下梯。
把睡前踢翻的世界收拾好
留在地毯上的小小的生
把它回暖暖的被融化。
一支在自己的光焰睡著了。
的地
死亡地呼吸
我偷偷它
,著我向永求救的密件。
我到沙上放!
流星在夜幕所突破的缺口
探星星的作息
我到上去滑雪
一切,不要了我的文明。
一支睡著了,像奇妙的毛,般朝空中著。
我在打烊前到包店
明晨的早
如果意,稍後
我行地球的航
一支在自己的光焰睡熟了
,用美嘴型吹它。
我豢於的死亡一天天大
他隔著我的情
彼此些什?
但又美又困倦,睡前
那些情,歪歪斜斜地排置桌上。
句子 「一支在自己的光焰睡熟了」隔段反,分作第一、三、四段的首句。首是父女的,句流露出父女的,女睡著後,父她收拾玩具、被子,然後坐在女身旁,始一段美馨的冥想:「我到沙上放!…」。
(五)首尾反
愁予〈〉42
次我你,是,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一手
一寂寞的路便展向了………
而我不入金果的林
入特的墓地……
次我你,便不再想你了
念此你已入睡
留我未完的一切,留世界
世界,我仍切的踏著
而已是你底境了……
「次我你」首尾反,奏上有首尾相互呼的效用。首抒情使用同地的「想示」,述人情人在苦雨的夜晚分手後,途中想像情人此的心情活。
第五、排比的
(1)反()著眼於或句子字面的重,排比著眼於相同或相似,意相近,一致。
(2)反的主要作用在於、突出,排比的主要作用在於增。
(3)成排比的必是的,而反然有,有隔的43。
【解】
1萱著《修》,台北:三民,2002年,531。
2王宜早三人合《文和文的修》,香港:克米,1987年,93。
3朱森著《新》,台北:今文化,1994年,22。
4叔成等三人合著《美基本原理》,上海:人民,2005年,81。
5黑格著《美》(一),朱光,台北:里仁,1981,188。
6萱著《修》,台北:三民,2002年,651。
7春霖、帆主《修大典》,西安:西人民,1991年,1221。
8成等三人主(1991)《修通》,台北:建宏,761。
9雷淑娟著《文言美修》,上海:林,2004年,99。
10唐松波、建霖主《修格大典》,台北:建宏,1996年,805。
11稼祥、池太主《修方式例解典》,杭州:浙江教育,1991年,40。
12同注(9),74。
13春霖、帆主《修大典》,西安:西人民,1991年,1221。
14稼祥、池太主《修方式例解典》,杭州:浙江教育,1991年,40。
15著《用修》,台北:家,2004年,417。
16同注(3),838-839。
17同注(3),761。
18同注(13),586。
19武占坤《常用格通》,石家庄:河北教育,1990年,219。
20著《用修》,台北:家,2004年,413。
21自辛著《辛集:豹》,台北:光,1988年,61-63。
22自余光中著《余光中(二卷):1982-1998》,台北:洪,1981年,165-167。
23自《晟》,台北:洪,2000年,41-43。
24著《用修》,台北:家,2002年,414。
25自余光中著《余光中I》,台北:洪,1981年,208-220。
26自向明著《水的回想》,台北:九歌,1988年,204-205。
27自廉《雨的味道》,台北:雅,2006年,81-88。
28著《用修》,台北:家,2002年,416。
29自英著《的捕手》,台北:林白,1982年,113-114。
30自著《十四行》,台北,文化,1981年,10-13。
31成等三人主《修通》,台北:建宏,1991年,839。
32著《用修》,台北:家,2002年,417。
33自青著《影》,台北:林,1988年,105-109。
34自《千曲之》,台北:雅,1987年,38-47。
35自默著《默世》,台北:雅,2000年,12-13。
36自青著《影》,台北:林,1988年,115-119。
37自《千曲之》,台北:雅,1987年,48。
38自弦著《弦集》,台北:洪,1981年,152-154。
39自弦等《世》,台北:雅,1984年,96-98。
40自愁予著《愁予集I:1951-1968》,台北:洪,1979年,163-164。
41自《千曲之》,台北:雅,1987年,471-473。
42自愁予著《愁予集I:1951-1968》,台北:洪,1979年,130-132。
43成等三人主《修通》,台北:建宏,1991年,84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