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物理方式修复么?这个盘这么扔了有点可惜。
]]>昨天买了绿联 + 三星 2280SSD 990Pro 1T ,这玩意是真好用,比扩展 MacbookPro 自身存储划算太多。
存储不够用的视频工作者可以采用这种方案。
我的 MacbookPro 是 512GB 的,目前可用空间只剩 100GB 左右,平时是需要剪辑生活视频用的。
最近遇到一个问题:FinalCutPro 在剪辑视频的时候会提前渲染一些视频,就导致一个简简单单的项目会从 15GB 扩增到 100GB 大小,而且最近发现视频素材文件大小也有 100GB 了,记录了 2 个小时的 4K60 骑行视频,如果想处理这些文件,使用机身存储显然不可能了。
使用机械硬盘不现实,因为速度实在是太慢,严重影响剪辑视频的流畅度,卡半天。
所以目前我急需一个外部扩展硬盘来存放这些项目运行时的文件,不作为持久存储使用。
等项目完成之后就把文件转移到我的 14TB 机械硬盘中了。
USB 连接硬盘到电脑,测试的读写速度都在 2500mb/s+
以前不不知道这玩意,这玩意用起来是真的爽啊,3GB 的电影文件从 MacbookPro 复制到这个硬盘中只需要 1 秒,爽。很满意。
之前用过一块金士顿的 SSD ,就是出现几次电脑开机异常情况(当时没经验,后来了解到这其实就是 SSD 生病预警了的迹象),之后就突然掉盘,再也读不出数据了。各种恢复数据方式搞了很久,还是徒劳无功
现在这块 KIOXIA 的盘用了 2 年多,还是很稳定没什么异常,不知道该不该换了。怎么判断固态硬盘是快要坏了? SSD 崩之前有什么征兆么
]]>我用吹风机 低温吹了 2 小时, 然后放在老电脑上 测试速度 使用,暂时一切都正常。
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隐患, 目前一直通电 保持一定温度。 能用多久 就多久吧~~
]]>看了下价格相差巨大, 便宜的不知道是否靠谱, 希望有经验 V 友推荐一下, 要求:
求一个小容量+外观完好(正反面贴纸)的英睿达 P5
“尸体”或矿渣!!好心人请上黄鱼
万分感谢!
]]>Partition /dev/nvme0n1p2 is not properly aligned (last section: 2,000,397,734, modulo: 1,447)
这里/dev/nvme0n1p2
就是我的 root 分区(/
)。这个分区对齐问题是否需要解决?由于它在 root 分区上,操作就有潜在的风险,如何安全地解决这个问题?
root 分区是ex4
格式。
重启之后就恢复正常了,没改动过任何设置。
用 CrystalDiskInfo 查看硬盘信息,发现一切正常。
一直作为台式机的 D 盘使用,使用量没超过过 400G/2T (买的时候高估了自己的需求),写入量更是超低
所以现在应该怎么处理…… 我的计划是直接换掉了。已经对这块硬盘失去信心了。
]]>1 Sandisk E30 PortableSSD vid 0781 pid 55b0 在“系统信息”里显示“S.M.A.R.T.状态:已验证“ 在“磁盘管理”里右键显示简介“S.M.A.R.T.状态:不支持“ brew smartmontools 无法访问该盘
2 绿联硬盘柜 vid 174c pid 1156 在“系统信息”里显示“S.M.A.R.T.状态:已验证“ 在“磁盘管理”里右键显示简介“S.M.A.R.T.状态:不支持“ brew smartmontools 无法访问该盘
我想问: 系统信息里的“已验证”到底啥意思? 磁盘管理/smartmontools 都显示不支持,是啥原因? 在 Mac 里能通过 SMART 访问盘体信息的硬盘盒,用起来是咋样的?
Mac 里好像无法查看 USB 设备的 class ID 啊?我也不知道是 mass 还是 SCSI
]]>首先是这个,很老了,一开始是用来做系统盘,后来拆下来作为移动硬盘用用,大概一个月一两次的频率。
上个月吧,拷贝文件,我算的是刚刚好可以放进去,只会剩一到两个 G 的样子,就忙别的去了。等到几个小时后我想起来这个事情,发现这个硬盘有一个断开重新连接的日志,硬盘里面只有几个 G 的数据,都是很陌生的扩展名,一堆小文件。之前的东西全都不见了。神奇。
重新格式化之后,似乎一切正常,还能用。
=====
然后是这个 2T ,也比较老,三年多了吧。上周插入 mac 的时候,mac 没有响应直接重启。为了排除问题,换了一个硬盘盒,还是插入重启,又找了另外一台 mac ,插入重启。
插上 ubuntu 之后,dmesg 有日志,但是比正常的移动硬盘日志要少,lsusb 有新端口,但是 fdisk -l 没有,/dev 下面也没有设备。网上搜了一下类似的情况都是升级系统内核重启就好了,对我没用。
返厂,直接告诉我不能修了,数据全部丢失。
最后,usb 连接的硬盘就是看不到 smart 信息?必须直接接到主板?我暂时没这个条件啊。
]]>是不是应该定期在电脑上插个一两天让主控热热自己的数据
]]>顺带问问大家,现在商用笔记本双盘位的还多吗?公司只有 HP 和 Apple 可选,我用 HP 商务本最理想。
]]>下图为网上对 990pro 的评测,可见差距非常大:
甚至 4K 写入还不如我电脑的原装 SN560:
即便是关闭了 Bitlocker 硬盘加密、开启三星魔术师高性能模式后,也只是增加了 4K 多队列读写性能,对于 4K 单队列读写性能提升很小。并且测试时温度不算太高,没有超过 60 度。
当然,我的硬盘没有分区,测试当然也是在唯一的 C 盘测的,不知道这个有没有影响,但即使有,也不至于跟评测差距这么大吧,想知道原因出在哪里呢,还是说这电脑就只能跑到这个成绩?
]]>这块硬盘历史用作系统盘,有太多个人数据。想在送修前安全清理数据。求一个方案
]]>目前看中的几个盘:
致钛 TiPlus 7100 2TB
P4L 2TB
铠侠 SE10 2TB
Solidigm P44 Pro 2TB
宏碁 GM7000 2TB
宏碁 GM7 2TB
我目前的 mini pc 有 usb3.2 和 usb-c ,还有 dp1.4 这三种接口可以选择 因为 minipc 供电不足,ssd 必须外置供电 所以考虑到下面的方案 1.usb-c 或 usb 3.2 连接 usb 集线器,然后并联多个 usb ssd 硬盘盒 2.用 dp1.4 的扩展坞,连接多个 ssd 硬盘。
我想,市场上应该会出现这种设备,可以插多个 ssd 设备,散热很好,电流稳定,通过高速接口连接 pc ,可以用 vmware 安装群晖来管理这些 ssd 设备作为 nas 使用。
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了,或者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1T 的国产 SSD 很多都在 250 左右,这个价格真的很诱惑,就是不知道靠不靠谱
]]>P44 Pro 有 Solidigm Synergy 的内存缓存加速,常用场景的 IO 可以有 120%的提升。 求打醒
]]>smartctl 7.2 2020-12-30 r5155 [x86_64-linux-5.15.102-1-pve] (local build) Copyright (C) 2002-20, Bruce Allen, Christian Franke, www.smartmontools.org === START OF INFORMATION SECTION === Model Number: Samsung SSD 980 PRO 2TB Serial Number: XXXXXXX Firmware Version: 3B2QGXA7 PCI Vendor/Subsystem ID: 0x144d IEEE OUI Identifier: 0x002538 Total NVM Capacity: 2,000,398,934,016 [2.00 TB] Unallocated NVM Capacity: 0 Controller ID: 6 NVMe Version: 1.3 Number of Namespaces: 1 Namespace 1 Size/Capacity: 2,000,398,934,016 [2.00 TB] Namespace 1 Utilization: 409,627,222,016 [409 GB] Namespace 1 Formatted LBA Size: 512 Namespace 1 IEEE EUI-64: 002538 b6115042e7 Local Time is: Sun May 7 20:27:42 2023 HDT Firmware Updates (0x16): 3 Slots, no Reset required Optional Admin Commands (0x0017): Security Format Frmw_DL Self_Test Optional NVM Commands (0x0057): Comp Wr_Unc DS_Mngmt Sav/Sel_Feat Timestmp Log Page Attributes (0x0f): S/H_per_NS Cmd_Eff_Lg Ext_Get_Lg Telmtry_Lg Maximum Data Transfer Size: 128 Pages Warning Comp. Temp. Threshold: 82 Celsius Critical Comp. Temp. Threshold: 85 Celsius Supported Power States St Op Max Active Idle RL RT WL WT Ent_Lat Ex_Lat 0 + 8.49W - - 0 0 0 0 0 0 1 + 4.48W - - 1 1 1 1 0 200 2 + 3.18W - - 2 2 2 2 0 1000 3 - 0.0400W - - 3 3 3 3 2000 1200 4 - 0.0050W - - 4 4 4 4 500 9500 Supported LBA Sizes (NSID 0x1) Id Fmt Data Metadt Rel_Perf 0 + 512 0 0 === START OF SMART DATA SECTION === SMART overall-health self-assessment test result: PASSED SMART/Health Information (NVMe Log 0x02) Critical Warning: 0x00 Temperature: 53 Celsius Available Spare: 77% Available Spare Threshold: 10% Percentage Used: 3% Data Units Read: 27,533,885 [14.0 TB] Data Units Written: 36,469,025 [18.6 TB] Host Read Commands: 414,442,254 Host Write Commands: 959,729,401 Controller Busy Time: 7,661 Power Cycles: 889 Power On Hours: 6,773 Unsafe Shutdowns: 321 Media and Data Integrity Errors: 168 Error Information Log Entries: 168 Warning Comp. Temperature Time: 0 Critical Comp. Temperature Time: 0 Temperature Sensor 1: 53 Celsius Temperature Sensor 2: 59 Celsius Error Information (NVMe Log 0x01, 16 of 64 entries)
]]>sn640 7.68T ,2459 ,国行五年保修;
PE6011 7.68T ,1850 ,店保 3 年
大佬们感觉哪个更好或者有其他的推荐吗?感谢
]]>工作以后就没咋关注硬件了,SSD 的价格历史上是有过来回波动还是一直在降?
]]>很久没关注硬件, 看评测这款无缓存,这款 ssd 能买吗?
]]>二手的 9a3 感觉耐造多了,之前 3k 到手的,写入 20t ,前任硬盘矿没挖到多少,塌了,作为 nas 的缓存加速盘,半年喂了 80t ,健康一点都不掉的,看来 service 还是要上 servce 等级的配件
其实我挺好奇,为什么 Windows 明明只开了一个 smb 服务,系统盘啥事都没有的情况下。能被喂了 20t ,有什么软件能追踪盘是什么时候被什么软件写入的么?
Ubuntu 下测试速度好像还要快点,可能参数设置的简单了
READ: bw=6564MiB/s (6883MB/s), 6564MiB/s-6564MiB/s (6883MB/s-6883MB/s), io=10.0GiB (10.7GB), run=1560-1560msec WRITE: bw=5815MiB/s (6097MB/s), 5815MiB/s-5815MiB/s (6097MB/s-6097MB/s), io=10.0GiB (10.7GB), run=1761-1761msec
]]>好久(也就几个月)不用,今天插上不能识别了,里面的数据全丢了。
售后说只能更换,无法挽回数据。
所以说,朋友们,移动硬盘尤其是固态的移动硬盘,里面临时存储点儿数据还行,还是别放重要数据了。。。
]]>4 、本文重中之重:谈谈如何在暴毙早期及时发现问题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摆正心态,明确检测问题的目标不是发现濒临死亡的迹象,而是探索已经死亡的文件尸体。目前来说,可靠的检测有以下几种:
( 1 )结合本文第 1 段第( 2 )节提出的问题表征,日常使用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度,别一个报错一晃就过去了压根没看到,那就 G 了。
( 2 )抛弃 Diskgenius 、HD Tune Pro 的扫描功能,使用 Hard Disk Sentinel 6.01.4 PRO 的“扩展的自测试”以及“表面测试”功能。
对于扩展的自测试,如非 OEM 产品,支持调用 Samsung Magician ,应该也有类似的官方检测功能。
对于表面测试功能,选择测试类型为“读测试”,在“配置”选项卡中勾选“顺序测试”、“随意测试”、“蝴蝶式测试”、“颠倒顺序测试”,测试次数可以选择两次,这样比较容易排查出问题。
表面测试完成后,如发现有红块,可以左键单击红块,勾选左下角“检测扇区文件信息”,就可以轻松定位已经损坏的文件。相应的,测试过程中的报错均会如实反映到 windows 事件查看器的 disk 报错以及同时导致 0E/0F 计数跟着增长。
由于读取测试不会伤及 SSD 寿命,所以可以养成时常检测的习惯。
★相反:Hard Disk Sentinel 6.01.4 PRO 能扫出的错误区块,使用 Diskgenius 、HD Tune Pro 的扫描功能不一定能扫出,应该就是后两者检测功能对 SSD 的支持程度、检测方式细化程度不足。但如果问题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那请放心,后两个软件也能扫出红块。
( 3 )养成每周筛选排查 windows 事件管理器的 disk/Disk 日志的习惯,及时发现数据错误。同时周期性地测试大文件、某个游戏地文件路径整体复制到其他硬盘,测试看是否会出现无法读取源文件的报错。
( 4 )如果出现大型文件已经损坏无法迁移出去的情况,可以尝试一下 chkdsk /r 这个 cmd 命令,或许有修复的机会
(修复时需要锁定、卸除硬盘,可以 PE 上执行)
(此处修复不是指文件从损坏恢复到完好如初,而仅仅是可以移动出 SSD 了,具体是否有损失还需要个案分析。)
5 、结语
这次三星固态翻车的问题,目前从原理上看 tm 就是个黑箱,官方还处在昏睡状态,没有预判方法。
不要幻想它像人的糖尿病似的可以在早期通过体检找到相应指标,随后予以补救。记住,0e 本身就是死亡,重点在于死的是什么文件。
如果 0e 已经有计数,“计数短期内不再增长”不是你摆烂的理由。能售后换新就赶紧去换吧,不要赌自己运气好。
对于创意工作者,工程文件什么的都得长点心,处理好了赶紧转存机械硬盘。
对于虚拟机使用者,要提防整个虚拟机磁盘损坏的风险,定期快照存到其他硬盘。
对于单纯用来装系统或者放大型游戏的朋友,我只能说,我很羡慕你可以闲庭信步,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