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一部分米家设备,一部分非米家,目前通过巴法云将非米家设备接入米家,从而实现小爱音箱语音控制。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由于巴法云的限制,缺失一定的拓展性和灵活性,所以想开发一个类巴法云的服务,支持本地化部署,实现迭代升级、功能拓展的自主可控。
预期功能
同巴法云类似,可将小爱语音解析为格式化的数据,通过特定协议(例如巴法云支持的 TCP 或者 MQTT )下发给终端(例如 HA ),从而实现使用小爱语音控制非米家智能设备。
根据小米的官方文档和小爱音箱相关的开源项目,我总结了这几种可能的接入方式。
方式一:直接接入
我的理解是通过这种方式接入后,可在米家直接添加设备并在设备列表中显示。该方式无法满足预期的功能,因为每个产品上线都需要小米审核,而巴法云是可以直接同步任意设备的。
方式二:云云接入
感觉这应该就是巴法云的方式,官方文档说目前采用限制性准入机制,仅对受邀合作伙伴开放。该方式似乎也无法满足预期的功能,因为我们的服务是自部署的,云云接入有准入机制,每一个自部署的服务都申请云云接入不现实。
方式三:小爱技能
官方文档显示目前已暂停开发,且交互方式似乎需要特定唤醒词唤醒,然后进行交互,不够简洁。
方式四:hack 方式
这是目前大部分小爱音箱有关的开源项目采用的方式,其实现原理是通过逆向得到的接口轮询小爱音箱对话记录,然后根据对话内容做相应处理。
我们的服务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机制,大体流程可能是这样的: 监听小爱音箱对话列表 -> 本地训练一个小参数 AI 模型,解析对话后通过特定协议(例如巴法云使用 MQTT )下发 -> 终端(可以是 HA ,也可以是自己开发的服务)根据下发的数据操作对应的设备。
这个方案基本能满足预期的功能需求,不过可能有一些难点需要攻克或者存在无法绕开的限制:
以上是我了解到的一些方案,目前来看只有方式四最有希望,但依然还是存在一些限制,不能做到像巴法云一样的完美,不知道大佬们是否还了解一些其他可能的方式,望不吝赐教!
]]>现在电视涨价了 50%,卖掉再买基本不现实。
只能想办法买个盒子来接入了,或者说买个迷你主机直接插电视能否优雅的实现看电视。
安卓电视可以通过 Android TV 使用 ADB 接入 Home Assistant ,但是迷你主机大概率是使用 windows/Linux 系统,不清楚能不能接入 HA 。
大佬们有什么推荐的盒子吗?我打算买个迷你主机搭建 home assistant 在 docker 上。
]]>哎,是不是系统层屏蔽了
]]>一个是音箱的布线,另一个是语音控制用哪个比较好?
用过小米音箱,基本凑合能用,但是一直开着的话,我接电话声音大一点它也会被误触发,跟我抢话后来就给关了。
]]>体验模式
门锁初始化(恢复出厂设置)后,会进入「体验模式」。管理员密码是诸如 123456 等弱密码;指纹则是任意指纹,甚至手背都能解锁。也就是我在开头提到的现象。
用手背让锁亮屏
智能门锁的操作面板虽然也算触屏,但像使用手机那样用手指按压、滑动是不容易点亮屏的,而是应该用手背(手指、手掌都行)贴到面板上。
全自动、半自动
全自动智能锁在验证身份后,锁舌会自动缩回,关门后会自动上锁。半自动的就需要人手动按、提把手转动锁舌。
全自动智能锁开(关)门步骤:
指纹(密码)验证 -> 拉开门 -> 关门(自动上锁)
半自动智能锁开(关)门步骤:
指纹(密码)验证 -> 下压门把手 -> 拉开门 -> 关门 -> 上提把手反锁( 来源 )
单活、双活、单活双快、双活双快
这几个概念只找到了一张电商到处抄的图。看不太懂它的解释,这里就摘录并改写:
对于单活双快、双活双快的锁,记得上提反锁,上提之后锁的方舌才会弹出,类似于传统机械锁拧两圈钥匙把方舌转出来。方舌才是锁体安全性的保障。( 小米智能门锁 )
虚位密码
输入密码时在正确的密码前、后加上任意数字,都可以开启。作用有 2 个:
这锁的配置是入门级的。半自动,支持密码、指纹、卡片。
有 2 种方法可以把锁初始化:
初始化之后,按 * # 键(不需要同时),输入默认管理员密码 123456 ,打开菜单
依次按 1 、1 (添加管理员),会提示「请输入超级密码」,意思是设置管理员密码,并不是要输入那种机器出厂预设的后门密码。输入密码,越长越安全。
之后可以看后面的功能介绍添加指纹或其他开锁信息。
开头提到的门锁的电话客服,说没有说明书。我不信,最后从网店拿到了说明书的其中一页(应该不止这一页),如图。下面依次讲解相关功能。
添加管理员
「请输入开锁信息」:意思就是从密码、指纹、卡片 3 者中选一个设置。
删除管理员
第一个添加的 1 号管理员无法删除。其他管理员可以删除自己。
恢复出厂设置
在前面讲过了。
添加用户
跟添加管理员是一样的。
删除用户
也都是说明书的字面意思,没什么要解释的。
每录入一个开锁信息(密码、指纹、卡片),就会创建一个用户,所以这里的一个用户并不对应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同时有 3 种开锁信息,那锁就会记录 3 个用户。
管理员从 1 开始编号,普通用户从 5 开始编号。
查询用户编号:开锁成功之后有语音提示:「**# # <用户编号> 已开锁**」。
语言设置
这锁居然还有英语语音。
防撬设置
检测到撬锁就会报警。
静音设置
可以关闭按键音效、开锁的语音播报。安静、省电。
验证方式
单一开锁:只需要一个开锁信息(密码、指纹、卡片)就能开锁。
组合开锁(双重认证):需要 2 个开锁信息才能开锁。比如密码+指纹、密码+卡片、指纹+卡片。开锁时,第一个验证方式通过后,会提示「请输入第二身份」,意思是选择另一种方式验证。这个「第二身份」是个令人困惑的概念,我一开始把它理解成管理员+普通用户,这两种身份的组合。经过测试后发现:只要能输入 2 个开锁信息就行,用户身份不重要。
紧急电源接口
在外面板下方,是 Type-C 的。
机械钥匙孔
在外面板下方。
临时密码
需要使用小程序「小西门锁服务平台」( AppID:wxb31e73dca1fa1ca4 ),开发者是「杭州西尚智能有限公司」(似乎跟德力西集团没有关系)。输入管理员密码,可以生成单次、多次临时密码。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小程序不支持输入 *,所以如果密码中包含 *,就不能生成临时密码了。
这个门锁不联网、不支持蓝牙、不能设定时间,那临时密码是怎么来的呢?
我搜了一下智能门锁的密码算法,找到一个专利申请 CN111260827A 智能门锁非时间管理的临时密码管理方法及系统 。下面摘录部分内容并批注:
门锁端设置管理员密码,激活临时密码功能;在智能终端(微信小程序)将管理员密码采用 SHA-1 加密算法生成多个临时密码;
用户在门锁端输入密码时,门锁端验证密码长度后,采用相同算法生成多个门锁端临时密码,然后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与门锁端临时密码逐一比对,若存在相同,则执行开锁。
所以,可以确定,同一型号(品牌)的锁(采用同一算法),只要管理员密码相同,临时密码就是一样的。这点倒也不算什么,传统机械锁存在「互开率」问题,一把钥匙开两家门。而智能门锁只要不设置弱密码,管理员密码相同的概率( 4-10 位密码,AI 计算结果是 0.0002% )是低于「互开率」( C 级锁要求 ≤0.0004% )的。
生成临时密码的算法可逆吗?
可逆就意味着,知道算法的人可以根据临时密码反推出管理密码。
专利里面并没有提到用 SHA-1 算法生成临时密码的细节。但是,即使利用 SHA-1 实现了不可逆,也还存在「彩虹表」这个东西。我在相关网站试了一下,6 位数字的 SHA-1 是可以免费破解(反查)的。
用户手机端打开微信小程序,且可离线操作
我测试了,确实飞行模式下一样能生成。通过抓包也许能拿到 JS 代码。
手机端需要记录已使用的临时密码(防止 2 次生成),且预设间隔内(如 10 分钟以内)只能变换一次临时密码(防止临时密码随意使用)
这也就解释了生成的临时密码下方的那个计时圈。之前我还以为是像 TOTP 那样,用时间加盐生成的,没想到只是在防止「随意使用」。
2025-07-31 第一版
2025-07-26 开始写
欢迎关注我的频道 https://t.me/fengwq
]]>目前想到的一些智能方案:灯、窗帘,
想问问大家还有什么智能方案推荐吗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部分介绍:
现阶段流行的智能家居系统非常多,很多用户根本搞不清楚各个品牌的智能系统之间的区别,而且每个智能家居厂商的产品特点都不同,下面通过我自己经常使用的几个智能品牌的产品简单介绍一下,下图是我总结的家中智能家居系统图:
KNX 是全球唯一的住宅和楼宇控制的开放式国际标准协议,全球有超 8000 款的 KNX 产品,所有通过 KNX 认证的产品都可以互联互通,且每个 KNX 产品都经过严格的 CE 认证,具有极高的产品质量及品质;
KNX 系统可以控制家里的包括灯光,窗帘,空调,地暖,排风等所有设备,我们家只使用了灯光和窗帘控制。KNX 系统的结构也很简单,把需要控制的灯光回路的控制线全部引入智能配电箱的控制模块上,各个区域的智能控制面板以及人体感应器等设备通过 KNX 总线(弱电信号线)也连接到智能配电箱的控制模块上,就组成了整个住宅的 KNX 总线智能系统。面板通过总线发送开/关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执行开关控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总线结构,使每个设备独立运行,单一设备发生故障不会导致系统瘫痪;
智能照明系统的灯具不仅可以开关控制(灯光的开闭),还可以调光控制(灯光的明暗),最近还有可以调色温的双色温驱动控制器,在一些主要的生活空间(比如客厅,卧室等)设计一些调光灯具,可以大大增加空间舒适性;现在主流的调光方式有三种: 1.可控硅调光 2.1-10V 调光 3. DALI 调光,各种调光方式控制的灯具必须使用配套的调光驱动,而且布线方式也不一样,我们家里这三种调光方式都有使用,后面我会详细说明。
*那么我为什么要使用有线的 KNX 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底层系统呢?
a.首先 KNX 系统作为底层系统,它是一套通过总线传输信号的独立控制系统,不依赖任何网关主机或是云服务,各房间的控制面板/传感器和配电箱的控制模块只要写好程序就可以稳定正常运行,完全不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即使断网也只是手机 APP 无法控制,本地的控制面板还是可以正常使用,这也是关注稳定性的客户首选有线的 KNX 系统的原因。
b.其次 KNX 系统是一套开放的标准协议,不用担心设备老旧而无法兼容现在主流的智能家居平台,我家里使用的 KNX 模块有些已经使用了 7/8 年了,而且还混用了好几个品牌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之前使用 Control4 作为 APP 控制平台,前几年开始使用 Homekit 作为 APP 控制平台,现在都已经可以接入使用鸿蒙系统了,如果是智能家居爱好者使用 HomeAssistant 系统,那更是简单接入。KNX 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是其他智能系统无法比拟的。
c.最后的原因是我自己本身就是智能家居从业人员,十几年来就一直在做 KNX 系统的智能家居设计与集成,对整个系统的设计与编程调试都很精通,所以我愿意用我熟悉的产品和系统来做家里的智能化设计。
绿米(Aqara)和小米(米家)是大众最熟知的智能家居品牌,最早绿米是小米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企业,为小米(米家)生产各类 Zigbee 传感器以及网关和开关之类的产品,所以前几年的小米智能网关或是绿米智能网关都是可以互相接入对方的产品的,比如我自己使用的小米多模网关就支持(WiFi,Zigbee,蓝牙)可以同时接入米家和绿米的设备。
绿米和小米的智能家居系统就是大家常说的无线智能家居系统,这个无线指的是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信号(包含 Zigbee,蓝牙,WiFi 等)传输控制指令,相对于有线的 KNX 智能系统来说,优势就是免去了各个设备之间的布线工程,方便后期改造以及安装,劣势是无线信号的传输没有有线的稳定,特别是应用在跨楼层的别墅排屋。
综合来说无线的智能系统比较适合小户型的房子使用:一个是整体造价比较低,二个是安装调试比较简单,而且小户型的房子也不用担心信号覆盖的问题。
下面说说绿米和小米的不同之处以及如何选择?
绿米(Aqara)的智能开关以及各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 Zigbee 协议进行传输,而且大部分设备都原生支持 Homekit 以及积极推进 Matter 标准,感觉更加开放以及国际化,当然代价就是价格相对贵一些,不过产品要通过 Apple 的认证是比较严格的,成本肯定高。绿米的智能门锁,智能可视门铃以及智能摄像头都是苹果官方推荐的产品,适合果粉用户;
小米(米家)的智能开关以及传感器主要是通过蓝牙或蓝牙 Mesh 协议进行传输,他们的新产品已经放弃使用 Zigbee 协议。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线非常全面,从家电到智能设备全面接入米家的系统平台,可以说谁的生态链越丰富,智能家居的体验就越好,现在新的澎湃智联系统全面融合「人车家全生态」,这个才是未来。但是小米的智能平台相对是封闭的,只能小米自己生态链产品可以接入系统,适合米粉用户;
我家里使用绿米和小米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无线传感器价格非常便宜,采用无线的设备可以灵活的放置在各种角落(每个房间都放置了温湿度传感器),而且他们的网关可以把各类设备原生集成到 Homekit 系统,方便做一些自动化操作;绿米的指纹锁和摄像头都是支持 Homekit ,小米的空调以及风扇也都是可以通过 HA 系统接入 Homekit ;
涂鸦(Tuya)智能本质是做 ToB 的智能平台服务商,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没有研发实力,直接使用涂鸦的智能模组和云平台,可以非常快速的生产出智能家居产品,用户直接使用涂鸦 APP 和云服务,其实很多家电企业或是酒店和地产项目也是用的涂鸦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国内电商平台上有很多涂鸦的智能产品,而且价格也很便宜,有些产品都是出口国外的,涂鸦的很多产品都是使用 Zigbee 协议的,也就是说还需要一个涂鸦 Zigbee 网关才能搭配使用。有些用户会有一个错误认知,以为只要是 Zigbee 协议的产品就可以互相通用,比如买了一个涂鸦的 Zigbee 智能开关,拿到家里的小米网关上去添加设备,虽然小米网关也支持 Zigbee 协议,但就是无法添加使用。现阶段的现实就是主流品牌的智能平台不能添加友商的产品,都是只支持自家的产品,买的使用一定要问清楚。
当然,专业的高手玩家自然有不一样的玩法,使用 Zigbee2MQTT 协议插件可以轻松的将 Zigbee 协议的产品集成到 HomeAssistant 等智能家居平台,这里说的 Zigbee 产品不仅包含涂鸦,绿米和小米以及全球 450 家不同供应商的 Zigbee 设备都可以接入。简单讲就是不同厂商的 Zigbee 设备通过家中的一个 Zigbee 适配器(可以理解为第三方网关),连接到安装了 Zigbee2MQTT 协议的服务器(树莓派等)上,使用 HomeAssistant 系统来管理和控制这些设备。这个方案配置有点复杂只适合高阶玩家;
我家里只是使用了个别的涂鸦设备,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测试一些智能新品才搭建了这个平台,我也不想家里使用的设备混合太多的品牌,每个品牌都要使用自己的网关,时间久了也容易搞不清楚,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各品牌的协议不兼容不能通用;
AppleHome,GoogleHome,HomeAssistant 这些都是属于智能家居平台,全球有很多厂商设计生产各类设备接入这些平台,只要是符合平台的认证标准都可以正常使用。
AppleHome 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智能家居平台,家庭 APP 让你使用各款 Apple 设备,轻松地操控各种智能家居配件,将 HomePod 设为家庭中枢后,还可以实现远程访问。
像是设备包装上印着「 Works with Apple Home 」的标签就代表这个设备可以接入「 Apple Home 」家庭 APP 使用,得到了苹果厂家的认证。有些小厂的设备没通过苹果的认证,不过也一样正常使用,没通过认证的可能没那么稳定。
HomeAssistant(家庭助理)简称 HA 系统,是一套开源的智能家居平台,由全球的 DIY 爱好者共同维护,需要运行在家庭服务器(例如树莓派)中使用。HA 系统可以与一千多种不同的设备和服务集成,而且有强大的自动化功能,可以这么说:几乎可以集成控制市面上所有主流的智能家居产品。而且还可以把自身集成控制的设备接入到 Homekit 系统里,功能十分强大;
华为的鸿蒙智联和小米的澎湃智联基本是一个理念,全面整合人车家等各个生态系统,打造一个智能的,互联的,易用的全方位生态操作系统,这个设想非常优秀,希望未来能尽快实现这些功能。现阶段在智能家居这块业务华为的生态是没有小米做的好的,而且华为的全屋智能系统也刚刚起步。现在有第三方公司出的网关可以把 KNX 系统的设备集成到鸿蒙智联系统里进行控制,这对使用华为的用户是个好消息.
最后说一下 Loxone 洛科松,这是一个在德国非常主流的智能家居品牌,他们的强项就是可视化的自动化编程,在德国大部分家庭安装智能家居都是采用 KNX 系统,然而 KNX 有个问题就是自动化编程功能比较弱,Loxone 就是为了弥补这个弱点而推出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学习一下,我自己在家里也安装了这套系统使用;
]]>已购:
待购:
空调看了测评小米空调比较一般,正好看到美的的无风感 Pro 2500 到手,所以下单了美的。
电视看了下小米的芯片是老的所以 HDMI2.1 接口少。所以买了鹤 7Pro 。
本来想着通过 home-assistant 来统一管理米系设备和美的设备,最近听说美的更新不能接入 home-assistant 了。
有大佬家里设备是多个品牌的吗,想学习下经验。。
会不会搞着搞着发现智能家电没多大用?
目前是用 docker 安装的 home-assistant 、node-red ,刚刚入门了下自动化,用 Redmi K70 Ultra 玩了下,感觉 HA 功能好复杂,学起来估计也要花不少时间。。。
]]>2.带人体感应的智能灯
3.设置灯组,其中一个灯带自动感应进行
感觉 2 ,3 的方案更简单高效,会不会有坑
]]>目前想到的的方案如下
总结
各位大佬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案
]]>一、开关和灯具:
设计师:让设计出一版全屋的开关图、灯具图。提前告知我要全屋智能,确认灯具风格(轨道灯、筒灯、吸顶灯),开关和灯具上会有走线,这个是给施工团队看的,一般是电工和干吊顶的。开关可以买现在 mesh2.0 的,电动窗帘如果要纱帘和布帘( 2 个轨道),注意开关面板不要买五孔的(因为两个轨道都是两孔的),或者能并一起或者买转接头也行。和设计师要确认哪些用筒灯(提升亮度),哪些要射灯(洗墙突出重心),哪些屋要灯带(提升吊顶全屋亮度),整体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客厅更亮、卧室更暗等)。
电工:和电工确认开关走线,因为是全屋智能,所以都要有零线,确认每个开关是单开、双开、三开。物理上我们不需要老式的多开走线了,全局本地化控制每个线路。可先简单规划每个开关对应的区域,后期可根据个人喜好单独选择每个开关控制哪组灯。
购买:电工确认无误后,等你的吊顶完工,腻子大白油漆完事了,就可以选择购买开关和灯具了。尽量购买 mesh2.0 的设备,买一个智能中枢网关,用于本地化执行,一个 wifi 路由器。
P.S.:
筒灯购买建议:筒灯尽量选择防眩光能力强的,太贵的可寻找一些平替,瓦数能选最高选最高的,显色指数因人而异。
色温建议:灯具尽量选择支持调色温的,尽量选择同一品牌的;暖霸凉霸一般他们无法选择调节色温,所以对于开放式厨房而言,想装凉霸或者吸顶灯、面板灯的,要注意色温,不然整体屋的灯颜色风格可能会不一致(如果单独的厨房、没有全屋通铺地砖的可以不一致,因人而异)。
磁性轨道灯:磁性轨道灯可自行搭配,其中,格栅灯(洗墙,洗局部,用于突出重点,突出布局,比如让沙发后买你的画亮一点,让沙发变亮,可让人第一眼能看到,见光不见灯)、线性灯(提升基础亮度,等同于筒灯)。
灯光搭配建议:灯光的设计需要用心一下,选择轨道灯不要用老的大顶灯思维去想,本身筒灯+轨道灯亮度就不会特别亮,更多的是明暗交替,突出主体;灯带提升顶部亮度;有酒柜或者透明玻璃门的,要和木工说明,里面要加灯带,尽量选择嵌入。
灯带摆放: 灯带的摆放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角度的摆放,会影响顶部光方向。
在灯上可能会和多个人员沟通(电工/木工/吊顶/中央空调),所以设计出的图非常关键,期间一定会有改动的,一步一步来就可以。
个人建议购买智能开关+智能灯,如果智能开关+普通灯,个人觉得无法统一或者切换风格;选择灵动开关不如选择智能开关;
二、智能家电
这里看个人喜好与品牌,现在大部分都有自己的 app 了,还有支持小爱、homeassistant 各种花样玩法。个人觉得不用太追求极度的品牌统一,可搭配选择各种品牌。因为这里面玩法很多很深,我自己主要还是以实用为主,智能为辅。一般有如下 app 控制,米家、美的美居,海尔智家,目前我还没有了解 homeassistant ,无法将他们统一管理,现在我可能只需要能远程控制即可,这里网上有很多解决方案也很成熟了,可自行了解。
三、网络与自动化
对于刚装修完无法立即入住,不想提前购买宽带,但还要调试本地化的,可以选择如下临时方案:
找一个临时的路由器,开启中继功能,让它去连接手机热点即可;
一个手机负责开启热点,一个手机负责连接 wifi ,添加设备;
一台电脑连接 wifi ,管理网关极客版,用于添加自己的本地化操作。也可以在米家上添加自动化,但需要注意是否有本地化标识,否则断网后无法控制;
关闭热点,断电后开电,等待 WiFi 就绪后,看看本地化是否成功;
宽带购买后,路由器取消中继,直接入网即可;
P.S.:
极客版自动化教程可自行网上搜索,程序员更容易上手;
对于智能开关和智能灯的,开关上注意要选择转为无线开关,否则你按下开关就是物理上的关,物理上这条线路就断开了,灯就没有电了。转为无线开关,按下后物理上没有关,这条线路上的灯还有电,按下后只是发送了一条指令去关灯,此时灯和开关同时有电且在线;
有些 wifi 连接的设备,也可以支持本地化,但所有的前提都是你的 wifi 要有电且本地网络畅通,没有宽带不受影响;
添加灯组时,对于单个灯来说,第一次添加的灯组可以支持同时亮同时灭,如果这个灯加入了灯组 1 ,再加入灯组 2 ,你可能会看到灯组 2 中,他们不是同时亮或者灭的,虽然是 mesh2.0 ,但测试下来只有第一次添加的灯组才能同时亮同时灭,所以添加灯组前就要想好。比如你是想一个开关客厅全同时亮,还是我只想沙发灯组同时亮,这里可以自行测试。比如客厅灯为灯组 1 ,那么沙发灯为灯组 2 ,那灯组 2 可能就无法同时亮,他们会亮,只是会像代码一样,根据灯组内的顺序依次亮,而不是同时亮。这里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第二个灯组就无法同时亮,个人买的也是 mesh2.0 设备,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评论下~
对于传感器,选择人体存在传感器即可,如果想放在吊顶处的,记得提前沟通与留线,我个人选择的是带电池的,或者网上有直接插在插座上的;还有压力传感器等等,可搭配自动化 DIY 。
带小爱同学的面板,断网了是无法唤起小爱执行指令的,也就是说它不是本地化的。这类面板自带蓝牙网关,但我一般都选择关闭,屋子不大,所以让所有设备直接连智能中枢网关就行
四、其他
其实一套下来我觉得全屋智能也就这样,带我爸体验了一下小爱同学,手机、语音能控制灯,基本上对于他们而言够用;一切的一切都是服务自己和家人,智能设备能帮到我觉得就是好的,有兴趣的还可以深入探索,我了解的不算多,但也是自己一步步摸索的。
踩坑当然是有的:
比如柜灯上的开关我选择了触摸式开关,这个是真的难用,不过我基本也都是语音控制,所以等它坏了就换成按压的按钮吧。
选择了超六类的网线,水晶头是真难压啊,面板也不好压,回味上学时压水晶头的样子,不知不觉两头的线序就反了。我至少压坏了 6 个水晶头,不如直接买网线,而且选择六类就够了,屋子不大没必要超六类,还得考虑接地。
小爱同学面板似乎有点华而不实,虽然带蓝牙网关和三个开关,但只要屏幕熄灭的时候,你都要喊两遍小爱同学才行,喊多了有时候我都懒得喊了,还不如手动按的快。。我每个屋都装了一个,感觉还不如在门口装一个,然后每个屋一个小爱音响就行了。当然,你让他全屋开灯,全屋调节色温,明天天气,倒计时这些还是挺好的。
说了这些希望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点帮助
再声明一遍,您不同意的都是您对
]]>与相关责任人沟通后,对方表示能够出具设计方案,但是需要缴纳 299 元定金,如果后续购买设备大于 1.5w 元,则免除这部分定金。听起来确实不错且合理,故缴纳 299 元定金。但是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我把家里装修设计师画好的机电设备、灯光接线图发给小米之家的设计人员后,对方出具的方案极其业余且态度极差,示例如下。
对方第一版设计图上,射灯的数量都与我的灯光接线图上不一致,差了 10 余个射灯,我一个相对外行的人都能在这两张图纸上很清楚地数出来,极其业余;
机电图上已经明确地标好了,什么插座、什么面板,具体放在那里,这个小米的设计方案把竟然家庭面板给我放在了入户门外的楼梯间。。
方案中只是简单罗列了设备型号、安装位置,安装位置也与机电和连线图的位置对不上,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施工,大概率 GG
基于以上几点且对方态度极差,消息基本不回复。我就去小米官方客服反馈要求退还定金。
最狗血的来了,小米客服落实后,发现在小米之家里面的这部分智能家居的实施人员,竟然是第三方,并且第三方拒绝退还定金。。但是无论从小米商城 APP 上,还是线下小米之家里,完全没有看出来是第三方。而且客服说前期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已经做了相关考察,难道小米智能家居的第三方供应商连机电图和灯具连线图都看不懂的么。
小米啊小米,小米之家这样搞,整的败坏这个品牌的形象啊。
大佬们 玩过的给个建议呗
]]>打算插座换施耐德普通插座,开关换小米只能开关,体验怎么样?是不是还要加 200 多买个小米网关
其他智能家居感觉实用性不大,比如电动窗帘,人体传感器啥的
]]>求大佬推荐品牌型号
]]>主要就是给家里人打视频,以及能够投放一些照片,作为电子相册使用,然后就是呼叫指令希望简单些(比如小度小度,我奶奶已经叫得很习惯了,老人家普通话不标准,买别的可能识别不准确)。
有点犹豫要不要继续买小度的最新款,主要是之前的款式就正常用,越用越卡,最近换的最新的也才一年不到,好像还无法屏蔽系统升级,体验真的很不好。而且小度各种服务广告也多。
但是别的品牌没用过,也不知道我上面的需求能不能满足。
有点感慨,难道国内简单一点的智能屏就没有能打的吗?
]]>重点讲讲 2 和 3 ,4 和 5 ,怎么看他们分别重合度都很高 1 和 6 是两个极端
]]>我给小米的空气净化器装了一个米兽的蒸发加湿器的配件,效果比超声波加湿器好多了,并且再也没有肺不舒服的情况了。
但是,如果净化器一直开启的话,屋里的湿度会超过 70%,这样就脱离了舒适的湿度范围。
所以我设定了一套逻辑:
本来认为这个逻辑天衣无缝了,我发现小米空气净化器在关机的时候,PM2.5 上报周期很长,导致这套逻辑并没有那么实时。
于是我想自己用手头的 ESP32 来自己做一个 PM2.5 上报机器,想到之前小米上线了 iot 平台,我满怀期待的打开一看,发现必须要注册为企业开发者。
一阵思索后,在这里发个帖子问问经验者。
还有其他方法吗……?
]]>我想请教,海尔智家显示的水质数值是什么含义?是硬度吗,另外海尔是从哪儿得到这个数值。如果是硬度那我们这里应该是极硬的水平。
]]>大家有实测好用的扫地机器人推荐吗,带上下水功能的,要智能款不要智障款。
]]>docker 中安装的 Home Assistant Core 2024.12.5 Frontend 20241127.8
switch: - platform: command_line switches: my_switch: command_on: "'" command_off: "curl -X GET 'http://192.168.10.57:6095/controller?action=keyevent&keycode=power'" command_state: "curl -s --max-time 10 'http://192.168.10.57:6095/request?action=isalive'" value_template: "{{ value != '' }}" # 如果返回内容,则表示开关开启 availability_template: > {% if not value or value == '' %} false # 如果没有返回内容,表示不可用 {% else %} true # 如果有返回内容,表示可用 {% endif %} scan_interval: 3 name: "xiaomi_tv" icon: "mdi:power" unique_id: "xiaomi_tv_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