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设备信息以及不开软件情况下的使用情况,系统版本是 15.6.1
之前在 QQ 群和一位老哥也聊过这个事,这个情况是大面积存在的。
旧 MacBook 空间 512GB ,剩下 30GB 空间;新 MacBook 1T 。 迁移助理试了 2 次,都是显示迁移成功,但是重启后并没成功。
最终还是旧 MacBook 备份到 time machine ,再恢复到新 MacBook 解决问题。
]]>然后发现 sepolia 页面出现已崩溃状态,接着 remix 页面崩溃,鼠标无响应,电脑闪了一下后关机。
尝试多种办法后无果,今天带到苹果店也没能恢复,工作人员说大概是主板坏了,一到两天检修确认问题。
很难理解网页怎么能把主板干坏😅
一年前在某二手平台买的 M1 ,跟二手有关系吗?
]]>用的是公司正版的 office 365 订阅, 不知道有没有 V 友有解决方案?
]]>https://v2ex.com/t/1152066 [ 15 MacBook Air 还是 16 MacBook Pro ]
看大家都推荐 16Pro 已经决定要买 16Pro 了。 不过这个时间点很尴尬,在纠结要不要等 M5 Pro 。 从 A19 Pro 来看 M5 Pro 是不是会有大提升呢? 都在传一月才会出让我更纠结了,要是十月就出那肯定就等了,手上的 M1Air 16G 还勉强能用。
]]>去年发布的 MBP 加了纳米纹理的玻璃,听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没有购买的好兄弟来说说,这个问题还存在吗?
]]>然后我在煤炉也看了几台,也有低于 2.3w 就能搞定的 16 寸。相比之下感觉日本可靠一些。平时会经常会飞日本,所以人肉的成本可以忽略。性价比不相上下的情况下,煤炉自然不用说。但黄鱼的价格还是很美丽的。差价可能有 2k 左右。
]]>预算 17k ,经过多方面比较,在 25 年 05 这个节点,买了 14 寸的满血 m3max ,理由如下:
性价比
|同样的预算下,M4pro 只能买到 14+20 ,48G ,1T 这样的配置。但是 M3max 可以买到 16+40 ,64G ,2T 的配置。
CPU 性能
| M4 家族的单核性能比 M3 系列强不少,但在多核性能上 M3max 12P+4E 和 M4pro 10E+4P 两者基本上差不多。 这里补充一点,M4 的 ipc 相比 M3 的提升大概在 8%,主要是 4.05-4.5G 这样的大幅提频(当然,功耗也很爆炸了)
|对我而言,真正影响我使用体验的还是内存(但凡我 M1pro 买的 32G ,我也不会考虑换电脑),所以 CPU 单核优先级较低。
内存
|首先就是容量比 M4pro 大 16G ,其次,M3max 的内存带宽是满血 400G/s ,相比 M4pro 的 273G/s 高出不少,在跑 LLM 上有更好的表现。
GPU 性能
| M4 系列 GPU 是沿用里 M3 系列的 GPU 架构(据说光追性能有大幅提升?这一点我还没测试过,存疑),在传统光栅性能上的提升基本上来自于提频( 1.4G-1.8G )。
|得益于 40 核心的超大规模,M3max 比 M4pro 有大概 50%-60%的提升。同时 M3max 比 M4pro 的内存带宽更大,在 LLM 上更具优势。
外设
| M4 这一代屏幕采用了量子点技术,在观感上比 M3 ,M2 ,M1 的 mbp 好不少。但是哈,M1pro 的那块屏幕已经足够优秀,M3 这一代 SDR 亮度又升级到了 600nits (至于 1000nits ,可以用软件解锁),我已经很满意了。
| M4 这一代还有雷雳 5 ,带宽提升很大,估计是为后面新 XDR 或者新 StudioDisplay 准备的,就目前而言,属于战未来产品。
|其他接口,HDMI 都是 2.1 的规格,SDXC 速率基本一致,3.5mm 耳机接口 M4 这一代推力更大.
解热和续航
| 14 寸模具的解热功耗基本在 85w 左右,M3max 在满载时,CPU+GPU+RAM+ANE 短时间可以到 100w ,后面降频基本稳定在 80w 左右。前面说到,m4pro 在 cpu 和 gpu 上极致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提频实现的,在高负载状态下,两者功耗一致的前提下,M3max 凭借更大的规模,性能比 m4pro 好出不少。
| M3max 是 4 通道内存,在待机状态下或者低负载情况下,系统会让两外两个通道处于不活跃状态以减少功耗,但相比 M4pro 的双通道而言,还是会高出不少,再加上 M4 这一代能效上的进步,续航相比 m3max 会好一点。
最后,14 寸上 m3max 真的很 nice ,移动小钢炮。用 crossover 玩游戏也没有压力,游戏性能比我笔记本 3070 好不少,对比我 M1pro 性能更是翻倍。M3max 这一代,即便是在 2025 年下半年这个节点,我觉得也是十分不错的笔记本,用个 3 、4 年,然后换 M6 ,台积电的新工艺+新设计岂不是美哉。
]]>降级后,设置里面总会有个“有软件更新可用”的提示,要是强迫症,可以试试如下的命令: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oftwareUpdate MajorOSUserNotificationDate -date "2026-12-31 23:59:59 +0000"
给各位还在手持 Intel MBP 的小伙伴们一些参考。
]]>90 的电池健康度,循环 84 次,22 年 9 月底官网购买,全套包装均在
纯个人使用,橙色还是很 OK 的,有一个特别微小的磕碰,不太好找
怎么处理合适呢?如果出二手,大概价值多少呢?
图片见下:
https://imgur.la/image/IMG-8356.6nW1rN https://imgur.la/image/IMG-8359.6nWmyc https://imgur.la/image/IMG-8360.6nWMbG https://imgur.la/image/IMG-8361.6nWo2b https://imgur.la/image/IMG-8363.6nWLC9 https://imgur.la/image/IMG-8364.6nWBVL https://imgur.la/image/IMG-8366.6nWNtw
]]>目前用的是 M1 的 Air ,16+256 的,用 DisplayLink 邪术外接了两块外接屏。 其实还能用,只是有点卡顿,机身有点烫,内存常年黄但是没红过,再加上 DisplayLink 显示效果没那么好。(是不是应该继续等 M5 甚至 M6 ?)
主要需求是用来上学,深度学习方向,组里有集群但是有些玩具代码我预估未来还是要本地跑的(现在的机器基本跑不了啥)。 还有一台 7800X3D+4070Ti Super 的 Windows PC ,不过使用上纯粹是当作游戏机,除了打游戏几乎不会开机。
有未来试着学习以外写点独立小工具(苹果环境下)和剪视频的幻想。(现有的 M1Air 是满足不了这个了,256G 已经满了)
不考虑 14 寸 Pro 是因为那个机型我用的割手,就是在操控触控板的时候手掌会被锋利的下边缘压出印子,16Pro 就不会。不考虑 13 寸 Air 是因为屏幕太小了,我基本上都会同时开两个窗口并排使用。
基本上常年外接两块屏幕使用,偶尔用来开会/旅行也都是在桌子上使用,没有当作「 lap top 」的时候,所以感觉 16Pro 的重量也可以接受?我的包也能塞下。
不知道哪台性价比更高,48 的 M4 Pro 给我一种使用时间可以到 32 的 M4 两倍的感觉( 3-4 年 vs 6-8 年),价格是 1.7 倍,是不是其实更划算?还是说我的需求其实 32 的 M4 就可以完全覆盖?
提前谢谢大家了!
]]>在 FaceTime 通话接通后,如果扬声器选 内置扬声器,内置麦克风 音量正常。
但如果扬声器换成 外接显示器 或者 音响,在“输入设备”里手动选内置麦克风,收音会变得非常非常小。
仅发生在 FaceTime 通话接通后,只要通话没接通(例如在拨打界面或放在后台),麦克风音量正常。
同样的设置在我之前的 M1 MacBook Air 上完全正常。
在 Zoom 等其他软件里没有这个问题,只有 FaceTime 会这样。
想问下大家:
这是 M4 Pro 系列的通病,还是我的机器有问题?因为我这台是官翻机,在想要不要换成新机。
有没有人用其他 M 系列 MacBook Pro 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谢谢!
]]>这段时间不知道是咋回事,经常接触不良,要么屏幕点不亮,要么 U 盘插上没反应。
专门搜了一下,这个 mini 款扩展坞 caldigit 后面没有再更新了,想新买一个都不行。
扩展坞需求:双 HDMI 接口、网线接口、USB3.0 接口(最好不需要外接电源)
麻烦各位推荐一下,感谢(抱拳)
]]>对比参考的 CPU 2000 分,GPU 16000 分来说,性能少了 35%,我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直接降级成了一个还会疯狂降频的 m4 pro,遂预约 Genius Bar,选择设备异常发热
向店员展示了 Cinebench 分数并说明设备非常烫之后店员跑了个官方的诊断程序,官方诊断程序只会检测风扇是否正常,不会去测试散热压力,所以诊断是全绿,店员带走设备拆开清理
清理完之后回家再跑了一次,性能回来了非常多,几乎到了别人分数的 95%左右
不过拿回来之后发现屏幕下方有好多灰,大概是用压缩空气清洁之后没有清理 :D
]]>还没加买 apple care (暂时没计划买) 目前使用 3 天,说说拿到产品的情况: 包装:除了内包装正面无 logo ,标签显示认证翻新,其他一且和全新一样的 外观:外观没有瑕疵,无痕迹,无磕碰,很干净 屏幕:目前显示正常 系统:开盖开机进入初始系统设置 电池:4 次循环 硬盘:测试结果显示通电 9 小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硬盘时间),252 次重启(查资料显示调试过程可能的重启),非正常关机 10 次
系统迁移:从 mac os12.7(intel 256G 空间) 使用迁移助理,迁移显示 > 8T 的资料需要迁移,会出现目标空间不足的问题 (硬盘 1T),取消选择也无效(大约 200G),可能是它的 bug ;尝试多次清理操作无效,后来查了资料是这么说的: 有种情况,就是原来的 256GB 的硬盘是的物理扇区是 512B 的,而新 512GB 的硬盘是 4KB 的。这样,即便是相同的小文件,在原来的硬盘上只用 512B 的物理空间即可,但在新盘上也要至少占用 4KB ,也就是占用空间大了 8 倍。如果要迁移的小文件占用绝大多数,那么所需空间自然就大了。
使用命令测试:diskutil info disk0 | grep "Device Block Size"
果然如此,只能放弃这个操作。
通过时间机器备份老设备,然后恢复到新设备,结果一切顺利,过程漫长,主要是老式移动硬盘影响了效率。
APP 问题:部分 app 是通用格式,部分只支持 intel ,并且完全无法使用 比如:飞书、wps ,都直接无法打开只能删除重新下载安装, 部分显示 intel 格式,但是通过提示兼容运行程序可运行 如果遇到卡慢的软件,可以尝试重新安装,有 arm 格式安装最好 其他软件得慢慢试看有啥问题
显示效果:无感,但是字比以前小了,看起来眼睛有点累
不爽的地方:刘海影响了菜单栏 icon 的显示, 自动藏起来了还找不到, 暂时用的 bartender4 。
有个问题:今天上午使用了飞书视频,发现掉电非常的快,后来发现不像是飞书导致的,公司网络要求安装 sase 软件,这个也是迁移过来的,后来发现有个 sasemagr 进程一直占用 90%+ 的 cpu ,kill 无效,还提示无响应,果断重新安装,目前 cpu 降下来,暂时还没发现电池问题
打印机:公司打印机提供的驱动用不了也没人管(最新 13 ),自己在设备官网找了个驱动(支持 15),虽然提示未知源,硬安上去可以用了,还得自己动手
其他暂时没有,第一次使用 M 系列设备,大家有啥经验欢迎交流
]]>苹果原本计划在 2025 年晚些时候发布搭载 M5 芯片的 MacBook Pro 系列,但内部时间表已经调整到 2026 年上半年。
M5 常规升级,模具不变,最多因为 AI 免费升杯内存或硬盘?
M6 模具更换,目前各种消息都说会采用OLED 屏幕。
好像还挺无聊的。到时候会不会出现一堆 M5 钉子户拒绝 OLED 屏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