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有一些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 KVM 切换设备,但好像大部分对显示画面有损失、最高只支持到 4K 60HZ 据说稳定性也一般,还有一些山寨货反向供电把笔记本给烧了的。
在 Reddit 上看到 CalDigit 的回答,说是目前市面上没有设备(或者性价比太低)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他给出的方案是用一个雷电 3/4/5 的拓展坞,插上所有外设,手动插拔 USB-C 更换输入的 Mac
这是目前最完美的方案了吗?
另外有一个问题是,如果 Magic Keyboard 要切换另一台 Mac 是不是必须插线
]]>5k 屏幕超级舒服,最新系统流畅,但是不知道明年会不会被苹果抛弃。
]]>使用到现在 相比较上一代 A2520+A1535 提升有:
1 、左下角增加了语言切换键 这下真的方便了 与 iOS 设备的虚拟键盘切换按钮位置类似(记得最早 Mac 切换语言是 Mac+Space 不知道什么版本开始变成 Ctrl+Space )当然上半年买的 MBA 键盘就已经改了
2 、USB-C 口带来的一线通便利性
3 、似乎不会随便掉线失联了 之前的 A2520 总是在我待机一段时间后就要重新按键盘等待重连 连带的就是 Touch ID 解锁体验很差劲 新的 A3119+A3120 待机不断 手指放上去就秒解锁 耗电参考 A3120 21 日~今天 27 日 6 天时间 电量从 97%降到目前 91% 几乎是一天 1% 同时重启后重连速度也很快
主机还是老的 M1 Mac mini 并且未做任何系统重装之类的调整 提升确实看得见
]]>想趁补贴搞个 M4 Mac mini (还要再买个显示器……),不玩游戏,不涉及大型 App ,请问和 Intel iMac 相比体验差距大吗?
]]>但又不想拆屏换 SSD (主要是怕弄坏屏幕),想着装外置 SSD 来让老机焕发一下,但又不满足 USB3.0 的速度,找了一圈下来,发现雷电 2 口的硬盘盒都超贵,1T SSD + 盒子价格超 1000 块了。
不知道当下还有没有更实惠点的盒子或别的改装方案?
]]>M3 16+1T 和 M3 Pro 18+512
]]>使用苹果官方的 AirPlay Server (在 系统设置 - 通用 - 隔空投送与接力 里可开启),延迟肉眼可见,且当投屏使用的 iMac 连的键鼠一有动作就会退出
通过视频采集卡把源设备的输出接过去,然后在当投屏用的 iMac 上用播放软件将视频采集卡的信号展示出来。搜了下网上卖的采集卡,大多只能到 4K@60Hz 的规格输入,这样的话还是浪费了 iMac 那块 27 寸的 5K 屏。通过英文在 Google 上搜索,很多推荐 Luna Display 这个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的,看他家官网,mac-to-mac 最高也只能到 5K@45Hz ,且延迟未知
最后吐槽下苹果的各种限制,这么好一块屏,还带一套软硬件,完全可以当输出设备用的,现在的 Studio Display 和 XDR Display 内部好像也是有芯片跑了系统的,但从 iMac 2014 后就取消了 Target Display Mode 来断绝视频输出线直连的可能
]]>屏幕用途:90%看视频,10%网页浏览和文档,不打游戏
另外,mac mini2 这种电脑适合接 htc 的 VR 使用不,如果了解的,麻烦指教一下,谢谢
]]>当年各种吹啊,买屏幕送电脑……越看越火大,屏幕这样还有救吗,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经过大量研究实验,终于找到解决办法:
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是解决了使用上的问题。
]]>淘宝联系 N 家只有两家支持维修,报价 700 元(不保证修好,不包邮),放弃。
闲鱼随便搜了下,正好有家卖 iMac 屏幕,维修费 150 元,压屏幕玻璃 500 元(商家说维修需要拆玻璃),加上运费约 700 元。
我问是否支持置换,刚好可以:后压玻璃屏 1300 元 - 坏屏折 400 元 = 补 900 元。
收到新屏后我将坏屏邮寄给商家,商家收到后看到我的屏幕老化(四周泛红)不想要,说老化卖不出去,最后我补 100 元成交。
总结:共花了 1000 元,换了一块 2020 年的屏(虽然也是后压玻璃,但无老化无坏点,完美)
注:现在我的 iMac 都没贴屏幕胶,四周使用透明胶带随机搞下,方便日后拆机😅
]]>以上问题请教各位 v 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达到 60hz 吗
]]>我的 iMac 用外置雷电三盒子+SN750 1T ,安装外置 macOS 系统,很好用,速度能达到写入 2000+,读取 2400+。最近 1T 感觉不够用了,买了个 2T 的 SN750 ,发现写入只有 1100+,读取正常,有 2400+
我现在困扰的问题有
1.1100+的写入速度安装外置 MacOS 系统够用吗?平时需要实时存储和读取多个 800MB 左右的 psd 文件
2.最早用的是 500G 的 SN750 ,读写速度也是正常的 2000+,只有 2T 的写入速度慢,有大神知道是为什么吗
3.如果换三星 970EVO PLUS 不知道能否达到 2000+
注:
iMac 是融合硬盘,是公司的,所以不能拆机换硬盘,只能外置雷电三硬盘盒装系统
手里新旧两个雷电三硬盘和都是一样的测试结果
]]>重启后恢复正常。
有没有老哥知道什么原因?
]]>下载速率:
❯ iperf3 -c 192.168.11.11 Connecting to host 192.168.11.11, port 5201 [ 5] local 192.168.11.129 port 50249 connected to 192.168.11.11 port 52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 5] 0.00-1.00 sec 131 MBytes 1.10 Gbits/sec [ 5] 1.00-2.00 sec 131 MBytes 1.10 Gbits/sec [ 5] 2.00-3.00 sec 131 MBytes 1.10 Gbits/sec [ 5] 3.00-4.00 sec 131 MBytes 1.10 Gbits/sec [ 5] 4.00-5.00 sec 134 MBytes 1.12 Gbits/sec [ 5] 5.00-6.00 sec 129 MBytes 1.08 Gbits/sec [ 5] 6.00-7.00 sec 130 MBytes 1.09 Gbits/sec [ 5] 7.00-8.00 sec 129 MBytes 1.09 Gbits/sec [ 5] 8.00-9.00 sec 133 MBytes 1.12 Gbits/sec [ 5] 9.00-10.00 sec 128 MBytes 1.08 Gbits/se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 5] 0.00-10.00 sec 1.28 GBytes 1.10 Gbits/sec sender [ 5] 0.00-10.00 sec 1.28 GBytes 1.10 Gbits/sec receiver
上传速率:
❯ iperf3 -c 192.168.11.11 -R Connecting to host 192.168.11.11, port 5201 Reverse mode, remote host 192.168.11.11 is sending [ 5] local 192.168.11.129 port 51966 connected to 192.168.11.11 port 52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 5] 0.00-1.00 sec 279 MBytes 2.34 Gbits/sec [ 5] 1.00-2.00 sec 280 MBytes 2.35 Gbits/sec [ 5] 2.00-3.00 sec 280 MBytes 2.35 Gbits/sec [ 5] 3.00-4.00 sec 280 MBytes 2.35 Gbits/sec [ 5] 4.00-5.00 sec 281 MBytes 2.35 Gbits/sec [ 5] 5.00-6.00 sec 280 MBytes 2.35 Gbits/sec [ 5] 6.00-7.00 sec 281 MBytes 2.35 Gbits/sec [ 5] 7.00-8.00 sec 280 MBytes 2.35 Gbits/sec [ 5] 8.00-9.00 sec 280 MBytes 2.35 Gbits/sec [ 5] 9.00-10.00 sec 280 MBytes 2.35 Gbits/se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Retr [ 5] 0.00-10.00 sec 2.74 GBytes 2.35 Gbits/sec 0 sender [ 5] 0.00-10.00 sec 2.74 GBytes 2.35 Gbits/sec receiver
已经排查的点:
请教一下大神,还有哪里可能有问题?我还可以怎么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