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逾3天恐感染肺鏈 速就醫
發高燒超過3天,小心不是普通感冒,恐是感染「肺炎鏈球菌」!一名10歲女童,發燒一周後出現關節痠痛、腳痛等症狀送醫,發現中耳已化膿,確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來甚至從嚴重中耳炎演變成敗血症,住院長達28天。
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千裕表示,新冠疫情解封後,全球進入免疫負債,呼吸道疾病捲土重來,肺鏈疫情也升溫。截至今年9月底,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9.7%。
肺炎鏈球菌是引發肺炎的主要危險因子,每年在全球造成逾100萬人喪命,5歲以下小朋友更是危險族群。林千裕說,臨床上肺鏈引發重症個案不少見,曾遇過併發肺膿瘍重症,及併發腦炎病逝的孩童個案。
林千裕說,肺鏈相當狡猾,研究顯示幼兒園健康兒童,每5人就有1人鼻腔中帶有此菌,一旦孩子感冒,就會伺機侵入,引發繼發性感染,造成中耳炎、肺炎等症狀,還可能透過噴嚏、接觸等方式傳染給其他孩子。
林千裕強調,家長最需警覺「孩子發燒的時間」,孩子免疫系統不成熟,各種小感冒都可能發燒,一般約2至3天,但若發燒超過3天,就應懷疑第一波病毒感染後,已有細菌引發第二波感染,務必盡速就醫防止變成重症。
肺炎鏈球菌有超過百種血清型,林千裕指出,「血清型3」威脅最大,致病力高、難以被疫苗產生的抗體殺死,且易併發重症,在重症個案中占約1成。他強調,應建立更完整免疫防線,除了公費「2+1」劑型,也建議在寶寶6個月時,自費追加一劑疫苗,鞏固保護力。
其他人也在看

11/12 世界肺炎日!感染科醫揭秋冬肺炎鏈球菌威脅,加強防護避免突破性感染
11 月 12 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肺炎日」,鑑於肺炎是全球兒童死亡的主要感染性疾病,為提升全球對兒童肺炎預防的關注,今...
Heho健康網 ・ 1 天前
泌尿道上皮癌 健保擴大給付
全台每年新增約4000人罹患泌尿道上皮癌,醫師指出,4成患者發現時已經第2期以上,且晚期復發率高,一旦轉移存活率不到1成。健保署今年10月起,擴大給付晚期泌尿道上皮癌化療後的維持治療,預計每年500人受惠,有望降低患者3成死亡風險,提升整體存活期。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Novavax JN.1開打!12歲以上可選廠牌 專家:兩種疫苗都安全有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疾病管制署表示,截至今(114)年11月10日,公費流感疫苗累計接種約545萬人次,新冠疫苗約124萬人次,均高於去(113)年同期,因疫苗接種約需2週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提醒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以及早獲得免疫保護力。另11月12日起將新增提供Novavax JN.1新冠疫苗,滿12歲以上且尚未接種的公費對象可擇莫德納LP.8.1或Novavax JN.1任一廠牌疫苗接種,滿6個月以上至11歲的公費對象,僅可接種莫德納LP.8.1疫苗,2種疫苗均安全有效,請符合公費資格民眾儘速接種。 國內流感急診已連續下降 亞洲多國呈上升趨勢 依據疾管署監測國內呼吸道傳染病情形,第45週(11/2-11/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01,100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5%,其中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連續2週低於流行閾值,研判脫離流行期;另上週(11/4-11/10)新增3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8例H1N1、28例H3N2、2例A未分型)及7例死亡(1例H1N1、5例H3N2、1例B型)。 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肺炎鏈球菌重出江湖,醫示警:「血清型3」威脅最大、打過疫苗也難防
肺炎仍是全球兒童死亡的主要感染性疾病。今年的世界肺炎日以「守護兒童生存(Child Survival)」為主題,提醒各界重視肺炎預防。其中,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的重要元凶,每年奪走超過百萬人生命,尤其5歲以下幼童為高危險族群。 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千裕指出,新冠疫情解封後,全球陷入所謂「免疫負債」期,原本被壓抑的呼吸道疾病相繼回流。根據疾管署資料,截至9月底,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確診數比去年同期上升近一成。 發燒時間是否過長是關鍵「家長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發燒時間是否過長。」林千裕提醒,若發燒超過3天,就要懷疑可能出現第二波細菌感染。她分享一名10歲女童的案例,發燒一週後轉為中耳炎,最終惡化為敗血症,住院近一個月,顯示病情變化快速且風險高。 林千裕說明,約有五分之一的幼兒園學童鼻腔中帶有肺炎鏈球菌,平時或無症狀,但一旦感冒就可能引發中耳炎或肺炎,並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給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孩子已接種公費提供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仍可能感染所謂的「血清型3」。林千裕指出,這種菌株外層莢膜厚、致病力強,疫苗產生的抗體不易將其清除,導致重症比例居高不下。目前在香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鳳凰退場東北季風2波接力!北台灣轉涼有雨 下週再降溫
即時中心/潘柏廷、魏熙芸報導輕颱「鳳凰」已減弱為一般低氣壓,目前位於石垣島海面。中央氣象署科長林秉煜今(13)日表示,受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轉涼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各地早晚偏涼,其他地區為短暫陣雨後多雲。預估週六、週日東北季風將減弱,天氣趨於穩定;但下週一(17日)起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氣溫再度明顯下降,北部及東半部低溫約16至18度,影響將持續至下週三(19日),預計週四(20日)後氣溫才會逐漸回升。針對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的最新動態,氣象署預報員林秉煜表示,今(13)日早上8時,鳳凰的中心位置位於石垣島海面,已經減弱為一般低氣壓。台灣今天天氣受東北季風影響,西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基隆北海岸、澎湖、金門、馬祖及蘭嶼等地可能出現8至10級強風;此外,海浪偏大,約有2至4公尺高,尤其中部以北、東半部海面及馬祖地區仍可能出現長浪。林秉煜指出,東北季風帶來水氣,使北台灣雲多且易降雨,特別是基隆北海岸、新北汐止及大台北山區,可能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南部及花東地區則為局部、零星短暫雨或多雲天氣。這波東北季風預估影響至明(14)日。另預估週六(15日)、週日(16日)東北季風將逐漸減弱,降雨情況可望緩和;下一波東北季風預計在下週一(17日)再度南下,各地氣溫明顯下降,低溫約16至18度,影響將持續至下週三(19日),氣溫預計到下週四(20日)才會逐漸回升。未來降雨趨勢。(圖/氣象署提供)從未來降雨趨勢來看,林秉煜說,今天受東北季風影響,基隆北海岸有豪雨,大台北山區與汐止則有大雨。明天至週日降雨將趨緩,僅迎風面地區有零星降雨;下週一將有另一波東北季風南下,使降雨範圍再度擴大、情況明顯。等到下週三東北季風過後、明顯降雨結束時,水氣將逐漸轉乾,降雨將更為局部、緩和。他提醒,下週一、下週二也要留意南方水氣北上可能帶來的影響。一週溫度趨勢方面,林秉煜指出,今天北台灣受東北季風影響偏涼,高溫僅22至23度;中部與東部溫度下降幅度約1至2度,這樣的天氣型態將持續至週六,之後氣溫回升。至於下週一、下週二,隨著下一波冷空氣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低溫約16至18度,高溫則降至16至22度之間。一週溫度趨勢。(圖/氣象署提供)原文出處:快新聞/鳳凰退場東北季風2波接力!北台灣轉涼有雨 下週再降溫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鳳凰遠離!入秋最強冷空氣將南下 專家:直逼冷氣團等級猝死案「無涉案證據」黃明志今將獲釋 謝侑芯好友發聲點出1問題!國民年金明年元旦調漲!每月最高多繳84元 估影響270萬人
民視影音 ・ 1 天前
他「做2事」治好脂肪肝、高血糖!還甩肉6公斤、降體脂肪
胰臟癌向來被稱為「癌王」,死亡率極高。醫師林相宏表示,一名50歲男子健檢時發現胰臟長出0.5公分的腫瘤,讓他決心改變生活方式,不再熬夜,並規律運動,之後回診時體重減少6公斤,體脂肪減少8%,脂肪肝和糖尿病前期等都好了。男子更直呼,「現在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陳文茜停止免疫療法 攤地喊「我自行宣告康復!」友痛哭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底確診罹患黑色素腫瘤,歷經多月治療後,她今(13)日在臉書發表《自行宣告康復》一文,以幽默卻堅定的筆調,寫下自己面對疾病的心境轉折。她表示,兩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並笑說「自行宣告和癌細胞說再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坣娜肺腺癌奪命!譚敦慈:魚這樣吃恐成最毒習慣 7症狀像感冒卻奪命
以〈奢求〉等歌曲深植人心的59歲情歌女神坣娜,驚傳於10/14病逝。外界一度猜測是紅斑性狼瘡或胰臟癌奪命,但她摯愛的猶太裔富商老公薛智偉今(31)日悲痛證實,坣娜是因「肺腺癌」病逝。他透露,4年多前坣
健康2.0 ・ 4 天前

250萬人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台灣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250萬,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動物研究顯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被餵以高脂飲食致肥胖型代謝異常的小鼠,在使用秋葵萃取物後,其血糖數值降低,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獲得改善。人體實驗則顯示,吃秋葵有助於穩定血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大便「灰白色」一驗驚見癌症已擴散!醫:糞便見5顏色注意
40多歲男子長年以藥物控制膽結石,出現腹痛、糞便灰白、眼白發黃就醫,確診為「壺腹瘤」。醫師陳榮堅提醒,大便顏色異常是重要警訊,若糞便呈灰白、黑、青、黃或紅色,都可能與膽結石、腫瘤或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相關,應及早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血糖都降不下來?原來你吃的「鹹食」比甜食可怕!6大隱藏糖陷阱
你以為不吃甜食就能穩血糖嗎?一位糖尿病患者三年來「滴糖不沾」,血糖卻一直很失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深入追問,才發現患者血糖不穩的真正兇手竟然是日常中常吃的「鹹零食」。營養師提醒,許多看似無害的食品,
健康2.0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8 小時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8 小時前
營養不輸花椰菜!一顆「蔬菜之皇」竟能幫肝解毒、降膽固醇、抗發炎
天氣愈來愈熱,你的肝也該好好照顧一下了!春天靠十字花科蔬菜為肝臟解毒提供支持,進入初夏,就換成專門養肝的食材上場。有「蔬菜之皇」美名的洋薊就是最佳選擇之一,不只幫助肝臟解毒,還能在炎熱的夏季裡給身體多
健康2.0 ・ 6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