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從自由貿易到「沒有原則的協議」:川普關稅政策如何重塑世界規則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2025年1月,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再次上台,推動一系列高關稅與單邊貿易政策,不僅挑戰傳統經濟學理論,更引發國際社會對「沒有原則的協議」的深切憂慮。這類協議不再以自由貿易、民主價值或國際合作為基礎,而是以強權談判與短期利益為核心,對全球經濟秩序與聯盟關係造成深遠衝擊。本文將從川普關稅政策的理論爭議、實際措施、社會背景及國際反應等方面,分析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並探討各國應如何應對這一新型態挑戰。
川普關稅政策的理論爭議
川普表示將調降瑞士關稅
川普政府主張高關稅是解決貿易赤字與保護國內產業的必要手段,但這一觀點與主流經濟學存在嚴重分歧。傳統上,自由貿易被視為促進全球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成長的關鍵,然而川普團隊認為,過去全球化體系導致美國製造業外流與就業機會流失,必須透過關稅迫使貿易夥伴讓步。
經濟學界對此提出多項反駁。首先,全球供應鏈的建立不僅降低生產成本,也為美國消費者帶來實質利益。例如,在自由貿易體制下,高效生產體系與供應鏈為美國經濟帶來巨大利益。其次,美國在資訊科技與高端服務業的競爭力,反映其產業結構的自然轉型,而非製造業衰退的負面信號。此外,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雖帶來資金調動的便利,但也導致美元匯率長期偏高,不利出口競爭力。
更關鍵的是,美國貿易赤字的根本原因在於其財政赤字與過度消費,而非關稅高低。若僅透過提高關稅來解決貿易失衡,效果有限,且可能引發物價上漲與消費者負擔加重。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美國前1%家庭持有全國30.8%的財富,而底層50%家庭僅擁有2.5%,這種不平等現象可能因關稅政策而進一步惡化。
實際政策與國際反應
自2025年1月政權啟動以來,川普政府推行了多項爭議性政策。在關稅方面,美國對鋼鐵與鋁製品課徵50%關稅,汽車及零部件則為25%,並對日本等國加徵15%的附加關稅。這些措施雖在短期內為美國爭取到部分讓步,例如日本承諾增加對美投資,但也引發中國大陸等國的報復性關稅,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升溫。
在國際關係上,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巴黎氣候協定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並對國際刑事法院實施制裁。此外,川普政府公開主張收購格陵蘭、要求巴拿馬運河歸還,甚至提出將加拿大納為第51州,這些言行不僅挑戰現行國際秩序,也削弱美國與傳統盟友之間的互信。
在國內政策方面,大規模減稅與國防預算擴張雖能短期刺激經濟,卻也加劇財政赤字。數據顯示,美國政府債務持續攀升,2025年第一季財政赤字較去年同期擴大,可能推升長期通膨壓力。同時,川普政府對聯準會施壓要求降息,並更換理事成員,引發金融政策獨立性的疑慮。
社會經濟背景:不平等與分裂
川普政策的背後,反映的是美國社會日益擴大的經濟差距與政治對立。根據美國聯準會數據,2025年第一季,前1%家庭持有全國30.8%的財富,而底層50%家庭僅擁有2.5%。與1990年同期相比,前1%家庭的財富占比從22.8%上升,而底層50%則從3.5%下降,顯示貧富差距在過去35年間持續惡化。
這種不平等現象不僅限於財富分配,也體現在地域經濟與就業機會上。許多傳統工業地區因製造業外移而陷入衰退,勞工階層對政府與現狀的不滿加劇,轉而支持強硬派領袖。川普的政治手法正是利用這股情緒,將國內問題歸咎於移民、外國競爭與國際組織,進一步激化社會對立。
此外,川普在公共議題上傾向反科學與反全球化的立場,例如否定氣候變遷、撤銷電動車補貼與退出國際協議。這些政策雖能鞏固其核心支持者,卻與18世紀以來的現代化與國際化趨勢背道而馳,可能阻礙長期經濟成長。
應對策略:多邊合作與價值堅守
面對川普政府推動的「沒有原則的協議」,各國必須在維護自身利益與維持國際合作之間取得平衡。首先,在關稅談判中,應避免陷入單邊讓步的陷阱,轉而尋求多元化的貿易夥伴與區域經濟整合。例如,日本與歐盟已開始探討建立美國以外的自由貿易圈,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其次,在防衛與安全領域,美國可能繼續要求盟國分擔更多軍費。與其被動回應,不如主動提出符合共同利益的合作框架,例如聯合演習與技術共享,以強化集體安全機制。數據顯示,2025年美國防衛預算較2024年增長15%,這對盟友構成壓力,但也提供深化合作的機會。
最後,在價值觀層面,儘管川普政府輕忽人權與民主原則,但這些理念仍是維繫國際信任的基礎。各國應透過多邊論壇與民間交流,持續推動開放、包容的國際秩序。例如,在氣候變遷與數位治理等領域,加強國際協調,避免世界倒退回「強權即真理」的舊時代。
對台灣而言,亦應順勢強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經貿與安全合作,積極參與區域整合與全球治理議題,並審慎因應美方可能出現的交易式外交壓力,以維護自身利益與國際能見度。
結語
川普關稅政策與其背後的「沒有原則的協議」,不僅是經濟政策的轉向,更是國際秩序重組的信號。在這場變局中,各國既需務實面對現實壓力,也應堅守長期價值與合作精神。唯有透過對話、創新與團結,才能在全球不確定性中開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未來世界的樣貌,將取決於我們今日的選擇與行動。
其他人也在看

軟銀出售輝達全數股份 套現58億美元布局AI
[FTNN新聞網]記者蔡曉容/綜合報導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已全數出售其輝達(NVIDIA)的持股,估計套現約58億美元,為創辦人孫正義正積極部署的大型人工智...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軟銀出清輝達持股! 套現58億美元轉投AI新歡|#鏡新聞
日本軟銀集團於11/11公布第二季財報,受惠於AI公司投資的股價飆漲,OpenAI持股估值攀升,軟銀第二季淨利比去年同期成長了超過1倍,來到2.5兆日圓。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台美關稅談判 卓榮泰透露近期將有進展
美國對等關稅8月7日上路,台灣目前為暫時稅率20%且採疊加,台美關稅談判進程備受關注。國民立委賴士葆11日在立法院質詢時,質疑談判進度停滯不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指出,台、美雙方持續協商,且已進入最後階段,「近期會看到一些進展」。 美國對等關稅在8月7日上路,台、美仍持續針對關稅進行協商。國民立委賴士葆今日在立法院質詢時表示,日、韓等國與美方的關稅談判均已定案,唯獨台灣仍停滯不前。他質疑政府談判進度緩慢,並追問何時能敲定協議?是否可望於年底前完成? 卓榮泰回應指出,台、美雙方持續密切協商,談判作業已進入最後階段,期盼能盡快完成,但時程尚須與美方同步調整。不過,他透露「最近應該會有一些進展」。卓榮泰說:『(原音)台、美雙方都希望能夠盡快的...(賴士葆:盡快是什麼時候?年底可以嗎?)這個不是我方單方的意願,如果我算個時間,剛剛委員說我跟韓(國瑜)院長見面,我可以說我有個期待的時間,但是美方不能說我方算個時間...(賴:你可以啦,這個是買方市場、賣方市場 )我們會努力盡快,我跟委員承諾努力盡快,而且最近應該會有一些進展。』 不過,因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8月底裁定川普祭出的「全球關稅」及部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輝達「小金雞」CoreWeave營收翻倍 卻下修全年財測
輝達轉投資的雲端新秀CoreWeave公布第三季營收,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然而卻因為第三方資料中心合作夥伴延誤影響,宣布下修全年財測。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AI瑜亮「量子糾纏」? 馬斯克和阿特曼的「矽谷最貴八點檔」有新集數 兩人為一台特斯拉Roadster訂單再度槓上|鏡轉全球|#鏡新聞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馬斯克回歸企業經營後睡在xAI辦公室 一心想超越OpenAI 新一代Grok 4模型及虛擬伴侶「Ani」 扮突圍ChatGPT要角|鏡轉全球|#鏡新聞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美國2028總統大選共和點將錄 范斯盧比歐排名領先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1日專電)距離2028年美國總統大選雖然還久,外界已關注兩大如何布局。華盛頓郵報列出數名川普接班人,其中「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掌旗手為副總統范斯,國務卿盧比歐也榜上有名,黑馬則包括川普本人。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川普「美國優先」加上聯準會降息助攻!搶搭美股行情,富邦美國傘型基金將開募
儘管近期市場雜音紛亂,美股仍然展現韌性,近日迎來大幅反彈,法人認為,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的「美國優先」政策,以及聯準會(Fed)重啟降息循環,均有利於後市表現,建議投資人伺機布局,參與長線行情富邦投信今(11)日舉辦「富邦美國傘型基金」產品發表會,宣布旗下三檔美股基金正式啟動募集作業,包括富邦標普500 (009814)、富邦標普500指數基金與富邦NASDAQ......
風傳媒 ・ 1 天前
賴清德:台美關稅談判「缺臨門一腳」三大請求籲產業轉型順利
工業總會舉行第 79 屆工業節慶祝大會,賴清德致詞時,除了感謝工商界對於台灣經濟重大貢獻,針對關稅談判,目前僅缺「臨門一腳」,將爭取目前 20%再調降不疊加,232 取得最惠國待遇,也對工業界提出 3 大請求,讓產業轉型順利。
鉅亨網 ・ 1 天前美最高法院若判關稅不合法 川普:經濟與國安災難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0日表示,如果最高法院裁定他動用緊急權力法對幾乎所有國家徵收全面關稅是不合法,美國可能面臨經濟和國家安全災難。 川普表示,他的政府計畫利用關稅紅利,發放2,000美元補貼給中低收入的美國人,並將剩餘收益用來降低美國的負債。 川普先前提出了利用關稅收入,向中低收入的美國人發放他所謂的「紅利」。川普9日在社群媒體、10日在橢圓形辦公室都重申這個想法。 川普在新任駐印度大使戈爾(Sergio Gor)宣誓就職的活動期間表示:「我們將向中低收入民眾發放紅利,大約2,000美元,我們將利用剩餘關稅來降低我們的負債。」 川普的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10日在白宮告訴記者,川普政府起初認為關稅收入只能用於減少赤字,但現在看到了發放紅利的機會,因為「稅收大幅增加」。 川普近幾個月的民調走弱,因為人們對經濟的擔憂加劇,並持續對通膨感到不滿。許多選民都表示,經濟負擔能力是他們在紐澤西州、維吉尼亞州和紐約市的選舉中投給民主候選人的因素之一。 有媒體報導,如果最高法院同意下級法院的判決,認定川普的全面性關稅不合法,美國政府可能要退還已徵收的關稅稅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特斯拉 中國10月市占僅剩3.2%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持續降溫。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最新公布數據,特斯拉10月在中國售出26,006輛電動車,是自2022年11月以來最低,年減35.8%,更較9月71,525輛大幅下滑63.64%;10月中國市占率僅剩3.2%。顯示特斯拉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正面臨需求疲弱與價格承壓。
工商時報 ・ 20 小時前

台美關稅談判「臨門一腳」 賴清德:時間差不多了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總統賴清德今(11)下午出席活動時致詞表示,政府一定會妥善跟美國進行對等關稅談判,目前大概差「臨門一腳」,時間差不多了。他也希望改善台灣投資環境,並澄清政府會維持適度的寬鬆貨幣政策,而台灣不可以、也沒能力操縱匯率,但政府有責任穩定匯率。
民視 ・ 1 天前
索尼集團上調全年利潤預期8%:動漫與晶片業務表現強勁 關稅影響減輕
日本科技巨頭索尼 (Sony) 周二 (11 日) 宣布,將截至 2026 年 3 月的財年營業利潤預期上調 8%,至 1.43 兆日元 (約合 95 億美元)。索尼指出,此次上調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於旗下娛樂與晶片業務表現強勁,且美國關稅帶來的實際影響
鉅亨網 ・ 1 天前
《農產品》出口需求改善 CBOT玉米上漲0.5%
MoneyDJ新聞 2025-11-12 06:15:26 黃文章 發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與玉米期貨11月11日上漲,因出口需求改善,泰國取消了約100萬噸的美國玉米關稅,黃豆則是下跌。12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0.5%至每英斗4.32美元,12月小麥上漲0.1%至每英斗5.36美元,1月黃豆下跌0.2%至每英斗11.2725美元。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12月棉花期貨11月11日下跌0.7%至每磅63.88美分,3月粗糖期貨上漲0.4%至每磅14.25美分。 美國農業部11月10日公佈的每週出口檢定報告顯示,截至11月6日當週,美國小麥一週出口檢定量為290,513公噸,佔穀物出口總量的10%;較前週減少17%,較上年同期減少18%,主要出口市場為墨西哥(70,352公噸)、菲律賓(62,882公噸)。自6月起的2025/26年度小麥累計出口量年增19%至12,115,652公噸。美國農業部9月報告將2025/26年度小麥出口量小麥出口量預估較前月上調70萬噸至2,450萬噸。 截至11月6日當週,美國玉米一週出口檢定量為1,424,968公
Moneydj理財網 ・ 17 小時前輝達小金雞CoreWeave下修全年財測
輝達轉投資的雲端新秀CoreWeave在10日公布第三季營收,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然而卻因為第三方資料中心合作夥伴延誤影響,宣布下修全年財測。
工商時報 ・ 20 小時前
台美關稅談判有進展?賴清德稱缺臨門一腳:時間差不多了
總統賴清德今(11)日出席第79屆工業節慶祝大會,除了肯定工業的貢獻外,期間也談到台美關稅談判部分。賴清德表示,政府積極和美國談判,一定會妥善處理,爭取關稅再降且不疊加,也希望232條款取得最惠國待遇,目前談判進度「大概缺臨門一腳,我看時間也差不多了」。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美有望調降印度、瑞士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接近與印度和瑞士達成貿易協議,兩國的進口關稅可望調降。美國對印度和瑞士進口商品分別課徵50%和39%關稅,遠遠高於全球多數國家。
工商時報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