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皮膚過敏?慢性蕁麻疹讓她三度急診 呼吸困難險喪命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瑜指出,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其中若症狀持續超過6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這類疾病並非單純過敏反應,而是與自體免疫失調有關,症狀包括「紅、腫、癢」,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就有個案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三度被送進急診室。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朱家瑜表示,慢性蕁麻疹主要由自體免疫失調導致,其中六成病患屬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類型。患者長期需忍受「紅、腫、癢」症狀的折磨,包括風疹塊與血管性水腫等。若未及時控制,不僅會干擾睡眠,還會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
一名在市調公司擔任管理職的患者,曾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出現呼吸困難症狀,三度緊急送醫治療。朱家瑜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於20至40歲族群,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2倍,台灣約有20至25萬名患者。患者發病是因免疫細胞過度活化而釋放組織胺所致。
朱家瑜解釋,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症狀可能突然出現,幾小時後又消失,有些患者在就診前還有病灶,但進入診間時症狀已消失,因此初診斷的患者可能誤以為疾病不嚴重。他強調,多數蕁麻疹患者只要積極治療,大多能獲得良好控制,但臨床上仍存在許多迷思,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或錯失治療黃金期。
許多患者錯誤認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只是過敏」,以為避免攝取容易過敏的食物就能改善。朱家瑜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源自「免疫系統失調」,即使完全不接觸過敏原仍會發病。若連續6週都反覆出現相關症狀,就應提高警覺。另有患者誤認「出現症狀時再用藥即可」,但實際上這屬於慢性病,可開立慢性處方箋。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暨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說明,台灣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治療指引與國際標準一致,第一線以第二代抗組織胺為主;若症狀在2至4週後仍持續,則進入第二線療程,提升劑量至最多4倍。急性症狀發作時,臨床上會使用類固醇緊急控制,但頻繁使用類固醇可能導致療程延長,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穩定控制疾病。
延伸閱讀
鳳凰奄奄一息!「輕颱下限」今晚登陸 深夜出海解除海陸警
台11線小貨車遭拖板吊車尾掃翻卡溝 56歲男搶救不治
影/台南新營中古車材料行火警 恐怖「黑龍捲」直竄天際
其他人也在看

每5人就1人慢性蕁麻疹!醫:不是單純過敏
[NOWnews今日新聞]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瑜說,蕁麻疹的症狀持續超過6週時,就是慢性蕁麻疹,症狀可能會出現「紅、...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常被誤認過敏 醫:超過6週須警覺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2日電)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來無影去無蹤,容易被誤認成過敏,卻可能嚴重到讓人睡不著。醫師提醒,若連續6週反覆發作就要警覺,服藥更不能有症狀才吃,每日規律才能真的改善。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蕁麻疹發作不只皮膚症狀! 她「喉嚨腫脹、呼吸困難」三度送急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每五人就有一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不單純只有皮膚症狀!56歲的謝小姐就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導致呼吸困難,三度被緊急送急診,嚇到現在隨身攜帶藥物,避免疾病突然來襲。皮膚科醫師提醒,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六週即為慢性蕁麻疹,千萬不能消極治療。 謝小姐回想,自己從小就有...
匯流新聞網 ・ 14 小時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非單純過敏
很多人常誤以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只是過敏,避免攝取容易過敏的食物就好」,事實上,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源自於免疫系統失調,就算完全不接觸過敏原仍會發病。醫師提醒,若連續六週都反覆出現「紅、腫、癢」相關症狀,就應該要有所警覺,症狀嚴重會干擾睡眠、生活與工作,若未即時控制,精神壓力與癌症患者相當。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六週即為慢性蕁麻疹,主要受到自體免疫失調導致,其中六成患者屬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為常見蕁麻疹類型。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臺大醫院皮膚部主任朱家瑜醫師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之間,其中又以女性最多,約為男性的兩倍,我國約有二十至二十五萬名患者。患者發病後,因為免疫細 ...
台灣新生報 ・ 5 小時前受不了地板有頭髮、要求物品排列整齊?你可能非單純潔癖!醫解析強迫症及強迫人格差異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講究「整潔」的程度到令人佩服,甚至笑稱自己「有潔癖」。但是,當清潔、排列、檢查成為焦慮的根源,甚至干擾睡眠與家庭關係時,有可能是心理健康的警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潔癖」有時其實是強迫症(OCD)或強迫人格的外在表現,兩者雖名稱相似,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心......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殺假Boys」出道啦!蔣萬安、謝國樑臉書被灌爆 罵聲一片
颱風「鳳凰」步步逼近,全台籠罩在風雨中,氣象局持續發布海上及陸上颱風警報。今(11)日多地宣布停班停課,不過「北北基桃」四地這次卻未能步調一致,僅桃園全區放假,新北部分停班課,台北與基隆則維持正常上班上課,引發民眾不滿與熱議。不少民眾早晨出門時就大喊「這雨也太誇張!」,紛紛湧入各縣市長的臉書留言抒發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炎亞綸扮假視障「仗打蕭煌奇」! 按摩腰痛被虧敗腎
蕭煌奇近日上炎亞綸的YT頻道《我偷偷升級》,錄影當天兩人一起重返蕭煌奇的母校台北市立啟明學校,體驗視障者的校園生活,但節目一開場,蕭煌奇竟「開著跑車」接炎亞綸上課!雖然只是設計橋段,但畫面相當衝擊,蕭煌奇更自封為「最佳司機」,炎亞綸則臨危受命成為「人體導航」,全程報路、喊左右轉、提醒紅綠燈,過程驚險又爆笑,炎亞綸下車時甚至一度腿軟直呼:「我真的需要升級駕照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3 小時前
孩子發燒逾3天恐非小感冒! 10歲女童燒一週竟變敗血症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發燒,只是小感冒?家長最需警覺「燒多久了」!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千裕近期就收治一名10歲女童,發燒一週後,出現關節痠痛、腳痛等症狀送醫,檢查發現中耳已化膿,化驗確診肺炎鏈球菌感染,甚至由嚴重中耳炎演變成敗血症,住院長達28天;林千裕提醒,一般發燒症狀約2到3天,但若超過3天,就應懷疑已有細菌引發第二波...
匯流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成權貴器官移植活體廣告? 李連杰闢謠回春:人言可畏|#鏡新聞
62歲的武打巨星李連杰健康亮紅燈,再度露面,氣色紅潤、動作俐落是因為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慢性蕁麻疹恐奪命!她3度發作險進鬼門關 台大醫院主任示警:這不只是皮膚過敏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據統計,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蕁麻疹不單純只是皮膚症狀,慢性蕁麻疹還有可能危及生命!56歲謝小姐就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導致呼吸困難,3度送急診,嚇得她現在藥不離身,就怕哪天又發病。皮膚科醫師提醒,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6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應該接受醫師的積極治療。謝小姐表示,自己從小就有慢性蕁麻疹的......
風傳媒 ・ 7 小時前
黃品源22歲女兒「腎臟感染」險喪命!病情急轉送急診:靜脈幾乎爆裂痛到尖叫
歌手黃品源的22歲女兒黃懷萱(Edelyn)近日在美國發展音樂事業,卻突然在社群平台發文透露,自己因腎臟感染治療超過一週,病情一度惡化,醫生甚至警告她「可能會死」。她形容,那段期間「每天都在痛苦中掙扎,晚上連呼吸都困難,感覺自己瀕臨死亡」,讓許多粉絲十分擔心。
姊妹淘 ・ 14 小時前

延長健保補貼?參院共和要求加強墮胎限制 民主拒絕
參議院共和人表示,他們願意延長將在年底到期的「可負擔醫療法」(Affordable Care Act,俗稱歐記健保)補...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2 小時前
鳳凰颱風來襲「害頭暈」!醫揭「5大警訊」快就醫:恐腦出血、中風
鳳凰颱風帶來強風與氣壓變化,容易使人出現身體不適。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颱風來襲時若出現頭脹、頭暈、肩頸緊繃、耳悶,可能是血管、神經、內耳出狀況。若伴隨「劇烈頭痛、手腳麻木或口齒不清、胸悶或心悸、頻繁跌倒、頭痛惡化」,建議立即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貓奴夢幻車牌「CAT8888」搶翻天 競標拍出57.6萬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傳說中被譽為「貓奴身分證」的夢幻號碼「CAT」車牌今(12)天決標,公路局基隆監理站透露,其中以「CAT-8888」最夯,決標金額57萬6000元,官方提醒,需在明(13)中午轉帳繳費,才能領牌。
民視 ・ 10 小時前
18歲高中女發育好!月經卻從未來過 醫檢查驚「沒有陰道」
孩子在發育期還未出現性徵,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一名身材發育良好的18歲高三生,月經遲遲沒有來,被母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她先天性無陰道,子宮也發育不全,雖然可透過手術建立人工陰道,但生育能力受到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