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BMI太高太低都不好 管控體脂肪更重要
許多人追求完美體態,總希望BMI值愈低愈好,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真正影響健康的關鍵,不在體重數字或是BMI,而是「體脂肪」,甚至是體脂肪的「量」與「分布位置」。BMI值太低太高都不好,建議國人的BMI應在18.5至24之間,若大於25也未必是壞事。
大谷翔平過重 卻身強體壯
施奕仲以美國職棒球星大谷翔平為例,這位投手、打者兼具的「二刀流」,身高193公分、體重約95公斤,如果照BMI(身體質量指數)來算,25.5屬於「過重」範圍,但被比喻為非常強壯。許多運動員也是相同狀況,肌肉量高的人可能被誤判為過重或肥胖,因此,體脂率更能準確反映身體組成。
「BMI無法區分肌肉與脂肪的差異。」施奕仲說,同樣的身高體重,有人看起來緊實結實,有人卻顯得鬆軟臃腫;若脂肪的體積大於肌肉,易使人看起來更胖。體脂超標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近年在肥胖醫學與代謝研究領域中,「Sick fat」及「Fat mass」這兩個學術用語逐漸被用來解釋肥胖帶來的健康危害。
●病態脂肪病(Sick Fat Disease):因白色脂肪過量囤積在腹部,引發一連串的荷爾蒙問題,導致身體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成為心血管疾病,是化學性的病變。
●脂肪質量病(Fat Mass Disease):與脂肪的物理性質有關,脂肪量過多造成身體結構性的負擔,例如因過胖導致關節承重過大而磨損、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為生理上物理性的病變。
肥胖不只是胖,了解個案是否屬於上述兩種肥胖型態,可以讓減重目標不再只是「瘦下來」,而是「治好脂肪病」,改善代謝、抗發炎、修復內分泌失衡等。施奕仲強調,體脂過高,通常都是因為長期熱量過剩,身體自動將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因此,「控制體脂率」比單純「減重」更重要。
蘋果型肥胖 屬高風險族群
體脂肪堆積的位置,也影響體態。依照脂肪堆積的部位不同,分別為腹部凸出的「蘋果型」肥胖、下半身很有份量的「西洋梨型」肥胖,健康危險程度也有差異。尤其「蘋果型」的脂肪集中在腹部、臟器,會讓上腹部明顯凸起,常是代謝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
施奕仲提醒,內臟脂肪過高的成因,除了吃進過多的熱量,還有長期慢性壓力過高,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大量分泌,促進腹部脂肪堆積,形成「壓力型肥胖」。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身形偏瘦,卻有內臟脂肪問題,隱藏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
消除內臟脂肪 練核心肌群
想要消除內臟脂肪,施奕仲建議,應從事規律的核心肌群訓練,並搭配有氧運動,可先從每天10分鐘鍛鍊核心開始,持續一個月,讓每日運動成為習慣,最終理想是10分鐘核心訓練,加上30分鐘有氧運動。高壓工作者,則建議每日進行15分鐘正念練習或是淨空大腦思緒,搭配和緩的腹式呼吸,有助於緩解身心壓力。
體脂肪囤積 蘋果型VS.西洋梨
蘋果型:脂肪集中在腹部、內臟,讓上腹部明顯凸起,腰部較粗而四肢相對纖細。
西洋梨:脂肪多堆積在皮下,特別是臀部與大腿的皮下脂肪層,這種體型多見於女性。
量測內臟脂肪方法
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
男性 < 0.9(正常值)
女性 < 0.8(正常值)
更多udn報導
整理包/G3級地磁擾動來襲!磁暴是什麼?看懂太空風暴
高雄3主菜自助餐500元!店家公布計價最貴不是魚肉
學生開口全是大陸用語 補教老師嘆:抖音已滲透校園
梅根殺回好萊塢演自己爆網友炸鍋:又要炒作?
其他人也在看
【公告】聯鈞召開法人說明會
日 期:2025年11月11日公司名稱:聯鈞(3450)主 旨:聯鈞召開法人說明會發言人:陳士恩說 明:符合條款第四條第XX款:12事實發生日:114/11/191.召開法人說明會之日期:114/11/192.召開法人說明會之時間:14 時 30 分3.召開法人說明會之地點:台灣證交易所1樓資訊展示中心(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4.法人說明會擇要訊息:本公司召開法人說明會5.其他應敘明事項:14點開放進場完整財務業務資訊請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法人說明會一覽表或法說會項目下查閱。
中央社財經 ・ 17 小時前
辛龍親吐劉真死因!感謝醫生每日討論對策 「忙到沒時間哭」網全鼻酸了
藝人辛龍近日受邀到飛碟電台的節目《夜光家族》,接受主持人光禹訪問,兩人私下雖沒有太多交情,但也因為多年來工作上的交集,讓辛龍決定在這個時間點,透過節目跟大家分享近況,其中也提到在愛妻劉真逝世後,有許多的消息傳出關於愛妻死亡的原因,辛龍也感到無奈,同時也解釋當時無法一一回覆,最主要是因為每天都在和醫生討論,還有如何來做決策,面對許多傳聞,辛龍也都選擇自己扛下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鎖定稀土礦!BBC:美國已超越中國成非洲最大投資國
近年來,美國和中國競逐電動汽車、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武器系統所需的關鍵稀土礦產,而非洲大陸蘊藏豐富的鋰、稀土、鈷和鎢,也成為美中對抗的焦點之一。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最新年度數據,美國實際上已悄悄超越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國。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產業分析》目標價快跟不上基本面與股價 緯穎上修潮結束了?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AI伺服器大廠緯穎(6669)第三季財報與10月營收均已發布,單季合併營收、獲利、每股盈餘均倍數成長,且創歷史新高。前三季已大賺20個股本,10月營收年增率157.9%又是倍增,超狂的營運成績,逼得內外資法人掀起目標價上修潮,亞系外資直接調高至8000元創台股新紀錄。目前緯穎基本面、資金面、技術面均占優勢,今年雖只剩兩個月,若營運與展望再傳捷報,內外資法人目標價調升潮不排除再現。 緯穎昨(11)日股價飆出4720元漲停價鎖住,震撼市場,也有逐步威脅股王信驊地位的跡象。趨動股價上漲的動能來自於強勁的營運成績、豐沛的市場資金,以及內外資的一面倒喊多。尤其外資券商分析師在10月初緯穎9月營收公布前夕,預期單月營收將有好成績、單季營運表現可期,動能並將延續至第四季,著手修正目標價,由亞系外資開跑將目標價調高至4000元以上。在9月營收出爐後,美系大行大手一揮,將緯穎目標價上調至5000元,緊接著OCP 2025於美國舉行,美系大行分析師研判緯穎將是AMD「Helios」機架的主要設計製造合作夥伴,目標價在短時間內又升至5400元,隨後更進一步將其目標價升至6000元。
時報資訊 ・ 2 小時前壽險申請ICS過渡 用好用滿…15家業者多採選擇性措施
金管會昨(11)日統計,已有15家壽險業申請TW-ICS選擇性過渡措施,多數採「三項全選、用好用滿」策略,以降低每年增資...
聯合新聞網 ・ 4 小時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輕熟女不明原因自發性高潮 竟是外陰前庭神經炎惹禍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高雄報導 圖:張民傑診所院長張民傑醫師/本報資料照片 有一位辦公室行政人員,經常坐在辦公桌工作時,會突然間自發性高潮,這種狀況一再發生讓她非常困擾。張民傑診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有人天天用!家中4常見用品「恐折壽」專家警告:快丟掉
你的家中可能藏著看不見的健康危機!美國一名主打長壽與功能醫學的醫師警告,有4樣常見家用品可能悄悄影響荷爾蒙、睡眠與長期健康,建議應盡快移除,其中也包括許多人愛用的香氛蠟燭、空氣清淨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世越銀行總經理驚傳猝逝 醫師籲5招防心肌梗塞
金融業界10日傳出令人震驚的消息,國泰金代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公告,旗下世越銀行董事總經理劉俊豪逝世,享年59歲,外界傳出死因疑為心肌梗塞。這起憾事不僅讓金融圈感到震驚,也再度喚起社會大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特別是在秋冬季節氣溫變化劇烈之際,更是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時期。
中天新聞網 ・ 22 分鐘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水喝太多恐傷身?醫示警「尿液變透明」藏4危機:腎臟撐不住
水喝到尿變透明,就代表健康嗎?小心是腎臟在求救!泌尿科醫師王士綱解釋,尿液的顏色,確實是身體代謝與腎臟功能的指標,但如果尿液顏色長期呈現「完全透明」,反而可能是喝水過量、腎臟超出負荷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只是血糖、血壓高一點,怎麼就要洗腎?66歲退休公務員不甩5警訊:才1年「腎臟喪失排毒功能」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造成腎損害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2倍。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應每3至6個月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延緩惡化,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幸福熟齡 ・ 6 天前
長輩吞嚥退化 「喝水常嗆到」也暗藏危機!營養師教3技巧安全喝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你有關注過家中長輩喝水的狀況嗎?蘇哲永營養師分享,李登輝前總統就因喝牛奶嗆咳而送醫,最終由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提醒民眾若長輩吞嚥功能退化,清水、牛奶甚至茶都可能成為致命風險,建議應觀察並調整喝水姿勢;當長輩出現異常狀況,務必提高警覺、尋求醫療協助。 前總統案例示警 吞嚥退化引發一連串危機 蘇哲永營養師日前於fb粉絲團指出,李登輝前總統在家中喝牛奶時,因嗆咳被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有吸入性肺炎與心臟衰竭,後續更合併兩側肋膜積水與急性腎損傷。因當時其年事已高、且患有多重慢性病,住院期間反覆感染,最終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離世。「他的故事,用最沉痛的方式,為全台灣的家庭,上了一堂關於『吞嚥退化』的課。」 台灣長輩每10人有1人吞嚥困難 清水「1原因」恐傷肺 「吞嚥困難」並非少數人的問題。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正面臨吞嚥障礙,更有約21.8%的長輩,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以上的嗆咳。 許多人以為清水、牛奶或茶屬於安全的飲品,蘇哲永營養師指出,對吞嚥功能退化的長輩而言,這些「不稠的液體」反而最危險。由於液體流速
健康醫療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