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鬆綁免疫療法!泌尿道上皮癌免驗PD-L1即可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罹癌到現在,現在最幸福的是每天能夠陪伴孫子散步,感覺自己像回到正常的生活。」一名年過六旬的陳大哥感性分享。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腫瘤內科部主治醫師郭哲銓指出,陳大哥被診斷出泌尿道上皮癌時已為晚期,經歷過數輪傳統化療,雖有一定療效,病情暫時穩定,但身體明顯疲憊,嚴重影響生活。
所幸,今年10月起,健保放寬PD-L1檢測限制,讓泌尿道上皮癌治療得以與國際接軌,病患能更快速且廣泛地使用免疫療法,「後經醫療團隊評估,陳大哥接受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維持治療,腫瘤成功控制且副作用微小,生活品質獲得明顯改善。」郭哲銓醫師說。
IO治療放寬PD-L1限制!補足泌尿道上皮癌傳統治療缺口
泌尿道上皮癌成因與抽煙、特定中藥成分如馬兜鈴酸等環境風險因素有密切關聯,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屬病情嚴重或已轉移。過去標準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但因患者年紀偏大且體況多不佳,常難以耐受化療副作用,造成治療成效受限。
「泌尿道上皮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取消檢測PD-L1條件,最大的意義在於為病患爭取了『時間』與『機會』。」郭哲銓醫師表示,IO 維持療法已成為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治療的全球趨勢,過去患者須先測 PD-L1 分子標記檢測,不僅此等待期易錯失黃金治療期,且若未達標準健保也不給付治療。舉例多年前曾收治另一名近八旬的晚期患者,他雖然同樣完成了幾次化療並暫時緩解,但當時仍未有 IO 維持治療的相關資料與建議,病患只能在「化療與疾病惡化」的循環中反覆折騰,直到疾病快速惡化,最終錯失免疫治療的機會。
目前健保已放寬給付標準,醫師只要確認病患完成一定療程的化療,且病情穩定或部分緩解,即可立刻申請啟動 IO 維持治療。郭哲銓醫師指出,患者在體力與免疫功能相對良好即接受免疫抑制劑療法,更容易達到長期控制效果;若等到疾病惡化再開始,不僅病人體力已大幅下降,獲得免疫治療療效的機會也降低,甚至有研究顯示,接受第一線全身治療至惡化後,能夠繼續接受第二線治療的病人不到四成,造成治療斷層而影響整體存活期。
免疫治療全覆蓋不設限 翻轉晚期患者生命迎希望曙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是以解除癌細胞 PD-L1 與 T 細胞 PD-1 的結合,讓 T 細胞重獲攻擊癌細胞的能力。郭哲銓醫師指出,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打破了傳統認知,證實 IO 維持治療的益處並不限於 PD-L1 陽性病人,即使是陰性族群同樣能明確受益。這不僅擴大了適用人群,亦帶來較好的存活相關指標表現,提升病患與其家屬的生活品質。
「健保放寬政策不只是在『給藥的機會變多』,而是真正讓病人『活得久,也活得好』。這正是醫療政策希望達成的價值。」郭哲銓醫師表示,多數患者治療期間症狀緩解,疾病惡化速率降低,能夠恢復日常作息、工作或與家人出遊,這在過去傳統化療時代是難以想像的。此次健保放寬 PD-L1限制,對台灣泌尿道上皮癌的治療進程及患者生存意義深遠,也呼籲民眾提高自我健康意識,積極參與早期篩檢,以達成早診斷、早治療的目標。
【延伸閱讀】
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晚期膀胱癌與尿路上皮癌一線治療新方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健保擴大給付 完善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治療
為了精準抗癌更全面,邁向健康台灣,今年10月起,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正式擴大給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於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化學治療後的維持治療,不再限制生物表現量檢測,有助於我國晚期泌尿上皮細胞癌治療更進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健保擴大泌尿上皮癌免疫治療給付 年約500人受惠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2日電)全台每年新增4000名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患者,但4成確診已中晚期,且復發率高,一旦轉移,5年存活率不到1成。健保署10月起擴大給付免疫治療,有望降3成死亡風險,估每年500人受惠。
中央社 ・ 1 天前
蘋果更新活動邀約App,精確掌握賓客「攜伴」與「兒童」人數
今年初公布代號為「Confetti」的「活動邀約」App,讓使用者能透過圖片製作邀請函,甚至可藉由「Apple Intelligence」服務的「影像樂園」 (Image Playground)功能製作圖像,藉此邀請特定對象參與活動之後,蘋果稍早將此App更新至1.6版本,讓活動邀約者能更清楚掌握受邀者是否攜伴參加,或是否會有兒童一同參與活動。
Mashdigi ・ 1 天前
PlayStation於「State of Play」節目公布諸多遊戲新作、下載內容消息,同步推出全新遊戲螢幕
PlayStation在稍早進行的「State of Play」直播內容中,公布諸多遊戲新作與遊戲下載內容消息,同時也宣布推出以PlayStation品牌打造、同時具備可替DualSense控制器充電的遊戲螢幕,另外更配合PlayStation 5遊戲主機推出5週年,針對日本市場提供日本語介面限定使用、價格調整為55000日圓 (約新台幣11058元)的數位版機種。
Mashdigi ・ 1 天前
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台灣發生機率更高」
[NOWnews今日新聞]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每年新增4000名患者,裡面包括了輸尿管、腎臟、腎盂及膀胱等。醫師指出,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沒有什麼生物標記可檢測,症狀通常會出現血尿,有些人就診時,發現已經是晚...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聽「股利新招」健保可收480億 石崇良眼都亮了:晚上好睡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要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大刀砍向存股族、定存族以及房東們,引發480萬人反彈,政策緊急喊卡,但面臨明年健保財務缺口將高達千億元,仍吐心聲「讓我睡不著」。國民立委賴士葆今(13)日質詢時建議,只需拿掉現行補充保費1000萬的課徵上限,得罪有錢人,就有480億入袋,追問石崇良敢不敢?石崇良...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19 小時前
18歲高中女發育好!月經卻從未來過 醫檢查驚「沒有陰道」
孩子在發育期還未出現性徵,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一名身材發育良好的18歲高三生,月經遲遲沒有來,被母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她先天性無陰道,子宮也發育不全,雖然可透過手術建立人工陰道,但生育能力受到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做2事」治好脂肪肝、高血糖!還甩肉6公斤、降體脂肪
胰臟癌向來被稱為「癌王」,死亡率極高。醫師林相宏表示,一名50歲男子健檢時發現胰臟長出0.5公分的腫瘤,讓他決心改變生活方式,不再熬夜,並規律運動,之後回診時體重減少6公斤,體脂肪減少8%,脂肪肝和糖尿病前期等都好了。男子更直呼,「現在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50歲男「1症狀」誤認胃食道逆流!醫查驚:肺癌了
聲音沙啞是咳嗽過久的症狀,但小心恐是罹癌徵兆!醫師陳榮堅表示,一名50歲患者聲音沙啞一段時間,原以為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所致,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患者的單側聲帶不動,原來是因肺癌(肺部腫瘤)壓迫聲帶神經,導致聲音沙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250萬人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台灣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250萬,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動物研究顯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被餵以高脂飲食致肥胖型代謝異常的小鼠,在使用秋葵萃取物後,其血糖數值降低,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獲得改善。人體實驗則顯示,吃秋葵有助於穩定血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慢性蕁麻疹恐奪命!她3度發作險進鬼門關 台大醫院主任示警:這不只是皮膚過敏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據統計,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蕁麻疹不單純只是皮膚症狀,慢性蕁麻疹還有可能危及生命!56歲謝小姐就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導致呼吸困難,3度送急診,嚇得她現在藥不離身,就怕哪天又發病。皮膚科醫師提醒,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6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應該接受醫師的積極治療。謝小姐表示,自己從小就有慢性蕁麻疹的......
風傳媒 ・ 1 天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嗽、喉嚨有痰?醫揭背後真相 要這樣做才會好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2 小時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7 小時前
她「一腳水腫3倍大」險長期臥床 醫神手用比髮細縫線吻合血管拆彈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90歲的陳阿嬤,多年前因為子宮頸癌切除子宮,並接受骨盆淋巴結廓清手術治療,手術雖然順利,但術後不久右腳就開始水腫,且日益加重,「右腳比左腳腫大三倍」,因為腫脹而疼痛,行走也開始出現困難,卻一直無法改善也求助無門,最嚴重可能得長期臥床。所幸,在醫師藉由超高倍顯微鏡輔助,一一重新將直徑不到0.8mm的淋巴管與小靜脈做吻合...
匯流新聞網 ・ 2 小時前
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喝水?營養師揭「4警訊」:身體缺水了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每天都應攝取足夠的飲水量,營養師羅晞蕾提到,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有喝水,但實際上都沒補夠,當水分不足時,身體會出現很多小警訊,呼籲民眾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才喝水,雖然咖啡、茶、湯都能算一部分水分,但絕對無法取代白開水。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3 小時前
女導遊「喘到走不動」竟心衰竭,憂46歲洗腎人生變黑白…腹膜透析重拾自由:「睡得更香」出國也OK
台灣末期腎病與洗腎率雙雙位居世界第1,且情況隨人口老化更顯嚴峻。目前國內洗腎患者多採「血液透析」,通常每週須到醫院3次,每次持續4小時,民眾往往抗拒。醫師建議,若希望保有全職工作或彈性的行程安排、喜歡攝取蔬果、希望水分限制較少、不想頻繁進出醫院或診所、害怕打針、合併有心血管疾病、或希望保留排尿能力與殘餘腎功能,「腹膜透析」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幸福熟齡 ・ 6 小時前
學校打流感疫苗前1天才揭曉廠牌惹怨 石崇良:家長的堅持不必要!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流感疫情少見提早報到,出現一波「秋季流感」現象,且疾管署預估最快11月底,流感就會二度增溫,卻傳出有家長抱怨小孩子在學校接種流感疫苗,校方卻在打疫苗前一天下午才告知疫苗廠牌,根本沒時間了解及選擇。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公開發話,強調如果孩子過去沒有特殊不良反應,家長不太需要堅持要打特定廠牌的疫苗,所有疫苗效果...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