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福建號」正式入列服役向台海及美國釋放什麼信息
2025年11月5日,在中國海南三亞的軍港碼頭上,排水量達八萬噸的鋼鐵巨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正式編入現役。
令人關注的是中國官媒新華社是在兩日後,亦即11月7日才刊出儀式細節。報導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親自出席了盛大的入列儀式,他登上甲板發表講話「勉勵大家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打仗本領,為福建艦戰鬥力建設貢獻力量」。蔡奇及張國清等人都出席了入列授旗儀式,官兵們則在飛行甲板和碼頭向習敬平敬禮並高呼「聽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許多專家稱,福建號的入列無疑是中國軍事科技的里程碑,因為相較於中國前兩艘航母——遼寧號(改裝自蘇聯庫茲涅佐夫級,滑躍式起飛)和山東號(類似設計,2019年入列)——福建號的最大亮點在於採用「電磁彈射系統」(EMALS),這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福特級的第二種成熟應用。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分析稱,此技術允許艦載機以更高頻率、更重負荷起飛,例如殲-15戰鬥機可攜帶更多燃料與彈藥,從而提升作戰半徑至800公里以上。
對此,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鍾志東博士向BBC中文表示,福建號最大的亮點在於平直式飛行甲板的設計,以及所謂的「電磁彈射系統」,這是它最主要的兩個亮點。當然,它的甲板設計跟電磁彈射也讓戰機的起降效率大為提升。此外,福建號還能搭載更大的固定翼機,例如空警-600這樣的預警機。
整體來說,鍾志東稱這會讓中國新的航母,特別是在建構航母戰鬥群的打擊能力上,相較於過去的山東號跟遼寧號,達到非常不同的等級。
所謂彈射器是用來發射戰鬥機的裝置。若無彈射器,戰鬥機需靠自身動力起飛;若攜帶更多燃料與武器,重量過重就無法起飛。
因此,中國這艘航母的入列標誌著中國軍事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達到新高度。
《紐約時報》分析稱,福建號的入列讓中國海軍的總噸位逼近美國,即便「質」的差距仍然存在。然而,北京擴張全球海權的雄心明確,即從「防禦性現代化」轉向「進攻性投射」。換言之,福建號的正式入列不僅是中國軍事的技術提升,更是地緣政治宣言。它預示著亞太格局的深刻變革,美國、日本與台灣等盟友必須重新評估其應對策略。
譬如,日本防衛學者、美國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非常駐研究員長尾賢博士(Satoru Nagao)向BBC中文分析,對福建號來說,台灣東側太平洋區域是關鍵處。這是因為,台灣正於太平洋側山區挖掘軍事隧道,若中國從太平洋側攻擊台灣,即可針對隧道入口發動攻擊。
因此,長尾賢認為,若中國在台灣太平洋側部署航母,這些航母將有助於共軍對台軍事行動。然而,長尾賢也強調,美國、日本與菲律賓擁有大量導彈(及戰機),可用於攻擊台灣太平洋側的船艦。若美國、日本與菲律賓攻擊中國在台灣太平洋側的航母,它們輕易被摧毀的可能性將會提高。
台灣學者鍾志東則說,在平時的時候,現在中國航母可以進行所謂的「炮艦外交」(Gunboat diplomacy)來執行所謂的戰略威懾,如同美國的做法。但航母也讓中國軍力投射出去,跨出「第一島鏈」,在全球進行一種戰力的投射。
他認為,美中競爭下,盟邦夥伴是美國所擁有的明顯戰略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整個航母戰鬥群的運作成熟之後,中國的航母戰鬥群出現在中東地區,甚或到非洲乃至歐洲,這都是有可能的。
福建號入列:強項及弱點
事實上,中國海軍的航母夢在習近平上台後愈發積極。自2012年遼寧號(原烏克蘭瓦良格號)入列以來,北京已投入巨資打造一支航母艦隊。分析稱,福建號作為首艘完全國產航母,其設計靈感明顯來自美國的福特級(Gerald R. Ford-class),但融入了中國本土元素,如更寬闊的飛行甲板與模組化建造技術。
此外,福建號的入列僅用時三年,從下水到服役的效率遠超中國前兩艘航母遼寧號與山東號,也看出中國造船業的快速迭代與供應鏈的本土化。
福建號是在2022年6月下水,2024年5月首次海試,本月入列後意味著中國進入「三航母」時代。解放軍前兩艘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分別在2012年9月和2019年12日入列。
此外,若從裝備來看,福建號不僅具備電磁彈射與阻攔裝置(AAG),還能搭載約50架艦載機,包括殲-15T隱形戰機與無人機,極大提升了中國在南海與台灣海峽的空中投射能力。此外,專家稱,入列儀式在海南舉行,具有象徵意義——海南是中國南海前哨,三亞基地正成為「東方珍珠港」,用以支撐遠洋作戰。
對此,鍾志東認爲,福建號的整個偵察與打擊能力正在變得更加完整。因此,它的彈射系統,搭配上面的艦載預警機,這艘航母具有強大打擊能力,相較於以往的打擊能力,當然是大幅增加了很多。
戰略學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許瑞麟則向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表示,福建號是全球首艘利用電磁彈射技術成功起飛第五代戰鬥機的航母,這無疑增強了中國海軍對其自主計劃的信心。
中國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則稱,福建艦另辟蹊徑,專注在電磁彈射技術研發,而美國福特號航母由於「電磁彈射裝置故障率高,因此尚未完善建構完整的戰鬥力和保障力」;宋忠平又稱,福建號的「電磁彈射系統」是對美國技術的「彎道超車」,它解決了滑躍式航母的能量浪費問題,讓中國艦載航空兵的效率提升30%。
《紐約時報》稱福建號航母的規模與作戰能力已逼近美國海軍的最新型號,標誌著中國從「跟隨者」向「創新者」的轉變,習近平的親自督導更是凸顯了其對海軍現代化的戰略重視。
不過,專家向BBC中文表示,福建號的弱點亦十分明顯。換言之,中國的航母計劃確實提升了中國在全球海權的軍事威懾力,但也暴露了後勤弱點,比如海外基地匱乏等問題。
譬如,長尾賢向BBC中文表示,相較於美國航母,福建號的規模較小。美國擁有11艘航母,每艘排水量達10萬噸,且採用核動力引擎。福建號排水量為8.5萬噸,引擎則為常規動力。與美國航母相比,福建號屬於較小型號。「然而,說到底,福建號對中國而言,仍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它是首艘配備彈射器的航母。」
日本國防研究所(NIDS)的報告也剖析福建號的弱點,稱其柴油輔助系統在長時間高強度作戰中易過熱,且缺乏成熟的自動化維修模組。
台灣戰略學者鍾志東向BBC中文解釋,跟美軍相比,福建號的弱點也顯而易見,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它的動力系統還是傳統常規動力,還沒有到核動力的情形。如果沒有核動力,它就很需要船艦的補給。特別是中國現在跨越「第一島鏈」之後,並沒有一些巨型港口可以進行補給,所以它就完全依賴補給艦的支援。這也讓它的作戰能力,還有作戰時間,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一個就是它的艦載機數量,現在還是不如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那麼多。有關起降跑道的設計也是一個弱點,由於彈射器侵入到降落跑道,所以它影響同時進行起飛跟降落的作業。
美國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分析稱,美國航母的飛行甲板設計允許同時起降4-6架飛機,而福建號的甲板布局——雖有三條彈射軌道——但因島式上層建築位置偏右,導致同時操作受限,專家估計其出擊率僅為福特級的60%。
此外,中國航母的戰鬥機屬30噸級,而美國使用20噸級。這意味著中國戰鬥機需更大動力才能從航母起飛。除福建號外,其他兩艘中國航母皆無彈射器,因此其戰鬥機起飛時無法攜帶太多燃料與武器。
除了非核動力意味著它無法像美國航母那樣在「全球巡航」,在太平洋或任何區域的持久戰中可能處於劣勢,技術的磨練及實戰經驗也是一個短板。
鍾教授便向BBC中文說,更重要的是,對中國來說,福建號的許多航母技術對解放軍來說都是新技術,其技術成熟性以及可信賴程度也都需要時間與實戰驗證。他說:「換言之,福建號及中國其他航母戰鬥的整體能力,還有經驗,相較於打過實戰的美軍比起來還有不小差距。」
譬如,關島美軍高級指揮官之一的布雷特·米圖斯少將(Rear Adm. Brett Mietus)今年9月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便說:「中國有三艘航母,我們有更多。而且對我們來說的好消息是,我們已運作它們很長、很長時間。」他又說,安全且有效運作、高致命性水平的能力,是美軍長期以來一直在做的事,「而中國正在學習如何做到」。
海權野心的嶄新里程碑:「太平洋可以容納美國與中國」
無論如何,福建號的快速入列對區域帶來強烈的信息。歐洲媒體問道,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在為潛在的台海統一之戰做更快速的準備?畢竟,福建號命名源自福建省——台灣對岸的省份,其地理象徵不言而喻。譬如,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稱,福建號是對台灣的「閃電威懾」,它不僅能運載戰機,還可搭載兩棲登陸艇,強化解放軍的兩棲作戰能力。
對美國而言,福建號的戰略衝擊同樣深遠。外界分析稱,其縮小了中美海軍在印太的技術鴻溝,迫使華盛頓重新分配資源,同時威脅美軍在「第一島鏈」沖繩甚至「第二島鏈」關島的美軍基地。
許多分析稱,福建號入列的戰略意義便是先突破美國及盟友的「第一島鏈」圍堵之後,同時施行「反介入」跟區域「拒止」(A2/AD)的戰略。
對北京來說,航母是遠洋作戰的重要載台。鍾志東表示,中國航母的首要目的在於突破美國及盟友設下的「第一島鏈」封鎖。這一次福建號的下水,標誌著中國從所謂的「近海防禦」到所謂的「遠海防衛」這樣的遠洋戰略的轉變,就是落實所謂的中國「深藍海軍」(Blue-water navy)的建構。
當然,福建號航母的作用最主要就是要挑戰美國在印太區域的主導傳統,特別是在海軍上面的戰略優勢。習近平自己曾經說過,「太平洋夠大,可以容納美中兩國」。鍾志東向BBC解釋,此次福建號航母的下水成軍,當然也標誌著在太平洋地區中國要跟美國角逐併肩而立的能力。如果跟美國角逐,就會挑戰美國在印太的這種所謂海權優勢,也就會進而改變印太地緣戰略的秩序。
鍾教授還告訴記者稱,中國海軍「遠海防衛」另外一個目標就是突破島鏈圍堵之後,就可以進行所謂的「反介入跟區域拒止」(A2/AD)戰術。「反介入跟區域拒止」可定義為「行動與能力意在嚇阻介入,或在特定戰場空間限制其行動」。換言之,就是如果中國在區域有軍事行動,並希望在這種特定的區域,例如在台海與南海地區,以上述戰術反制境外勢力的介入,包括美國的介入。
但鍾志東也強調,即便航母象徵中國海權的擴張,並試圖突破美國島鏈封鎖,但美軍在日本、韓國甚至菲律賓的駐軍在進行區域軍事干涉行動上都有重要據點,這些基地的美軍和日本等國的軍事力量,仍可牽制中國航母在突破島鏈方面的行動。
美中軍備競賽「開打」
防衛學者長尾賢向BBC中文解釋,事實上,航母的戰力在戰爭發生時並非那麼關鍵,因為其角色已因高科技導彈發展而改變。但在和平時期,航母極具價值,原因在於部署航母能展現國家的意志。從這個觀點來看,航母大小並非重點,擁有航母本身就很重要。這也是為何日本的航母,即使小於美國與中國的,仍具重要意義。
放眼未來趨勢,長尾賢分析,當下許多國家正建造無人機航母。美國與中國也正開發無人機,並嘗試從航母上操作。他向記者強調,航母的一大弱點在於事故風險,因為航母會在航行中會晃動,而戰鬥機需在這種船艦上起降,因此會事故頻發且常導致飛行員喪生。因此,人類操作需大量安全系統訓練,「若無人機的AI技術發展成熟,無人機航母將更具成本效益,並成為主力力量。」
一些專家預測,中國海軍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擁有六艘航母,總數超越英國與法國之和。
台灣學者鍾志東則向BBC中文強調,中國加速海權擴張的步伐不會減弱,目前中國的海軍艦艇數目已經超越美國,但這也會觸發美國加入與印太盟友的協作軍事演練維持既有軍事優勢。不過,如同過往冷戰期間的美蘇軍備競賽,美中之間在未來國防上的較量及投資預計將會持續。
其他人也在看

英、土簽MOU 擴大無人機領域合作
記者廖子杰/綜合報導 軍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報導,土耳其航太工業(TAI)與英國貝宜系統(BAE Systems)集團簽署協議,將擴大無
青年日報 ・ 1 天前
美國陸軍啟動「天鑄」計畫 矢言2至3年內自力生產100萬架無人機
[Newtalk新聞] 美國陸軍宣布啟動「天鑄」(SkyFoundry)計畫,透過公私合作刺激本土產業,在未來2至3年內生產至少100萬架無人機,讓美軍士兵廣泛運用無人機,提升戰場偵察、攻擊與反制能力,以因應現代戰爭中無人機主導的趨勢。陸軍發言人表示,部分無人機將視為一次性彈藥,另一些則需具耐用性,但非永久使用,未來預計每年量產50萬至百萬架,是目前每年5萬架產量的10至20倍。 計畫係受烏克蘭戰爭啟發,無人機在造成傷亡與決定戰局上屢創關鍵。共和聯邦眾議員哈里根(Pat Harrigan,北卡羅萊納州)強調:「現代戰爭中逾8成傷亡來自無人機,我們(美國)卻無規模生產能力,這是魯莽且暴露士兵風險」;為排除中國供應鏈依賴,「天鑄」計畫優先美國本土製造,涵蓋從馬達、感測器到電池的完整產業鏈。哈里根則在國會推動立法支持,強化美國工業基礎,確保在未來戰爭中「不讓敵人超越生產力」。 相較之下,中華民國國軍無人機採購計畫規模較小但聚焦國防自主。國防部2025年啟動史上最大軍用商規無人機標案,預計2026至2027年斥資約500億元新台幣,採購近5萬架,包括微型偵察與監視型等5類型無人機,計畫陸續於
新頭殼 ・ 1 天前
中國強化對台灣措辭 英媒:北京更積極推動統一
(中央社台北12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今天刊出分析文章指出,中國近幾週來發布一連串針對台灣的官方聲明、文章和衛星照片,專家認為,北京當局正在更加積極推動統一進程。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直升機駕駛離座如廁 海軍:影響飛安暫停任務派遣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11日電)媒體報導,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發生3起飛安爭議,包括直升機駕駛於飛行時跑到機身後方如廁等。海軍艦隊指揮部今天表示,陳姓中校執行飛行任務期間,離開駕駛座影響飛安,暫停飛行任務派遣。
中央社 ・ 1 天前聯合國北韓人權決議案 李在明政府續參與共同提案
(中央社首爾12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聯合國今天公開的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決議案,南韓政府以共同提案國身分參與針對北韓人權問題的「北韓人權決議案」,這是李在明政府上任後首次提出該人權決議案。
中央社 ・ 18 小時前英國科技副大臣宣布 擬透過AI及3D生物列印減少動物實驗
英國科技副大臣瓦朗斯(Patrick Vallance)最近表示,1項旨在提高人工智慧(AI)和3D生物列印人體組織應用的新計畫,將加快淘汰科學領域的動物實驗。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瓦朗斯說「在我們這個熱愛動物的國家,沒人願意看到動物遭受痛苦。計畫將支持盡可能終止動物實驗,並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土耳其軍機無預警墜毀!驚傳出事前「沒發出求救訊號」機上全員恐已罹難
一架載有至少20人的土耳其C-130「大力神」(Hercules)軍用運輸機11日自亞塞拜然第二大城市占賈(Ganja)起飛後,卻在喬治亞東部靠近亞塞拜然邊境的卡赫季(Kakheti)地區錫格納吉(Sighnaghi)境內意外墜毀,事故原因與確切傷亡人數目前尚待調查釐清,消息曝光後震驚各界。
鏡報 ・ 18 小時前
日本熊熊危機! 自民緊急建議:補助聘僱獵人、購買誘捕籠
日本今年野熊攻擊民眾的事件特別多,已經引發了日本執政「自民」的高度關切。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自民內部針對日本各地日益嚴重的野熊攻擊民眾狀況,已經擬定了一份「緊急建議草案」,除了將資助各地方政府經費
中廣新聞網 ・ 17 小時前
被問中國大使嗆斬首高市 川普不願正面回應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11日接受福斯新聞主持人英格拉漢(LauraIngraham)專訪,討論話題涵蓋美國各項內政與外交層面,其中英格拉漢特別提及中國外交官員...
今日新聞NOWNEWS ・ 17 小時前
強弓飛彈、雷達量產有徵兆 這家公司公告獲「某國防單位」9億大單
國防部已向行政院提出「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總金額的規模將破兆元,其中,攔截高度可達70公里的強弓飛彈及雷達系統,將列為重點量產項目之一,在兆元特別預算即將揭曉的前夕,國內知名射頻微波通訊晶片及模組研發與製造的全訊公司,上週突然發出重訊,表示接獲某國防單位「高功率固態放大器組合」共兩項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大賣空本尊又開砲!控甲骨文、Meta虛增獲利
[NOWnews今日新聞]電影《大賣空》(TheBigShort)主角原型知名投資人貝瑞(MichaelBurry)近日動作頻頻,示警AI泡沫化將至並做空Palantir與輝達。本週又將矛頭指向Met...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眾院今表決 拚聯邦政府重啟 結束史上最久停擺
國會創下休會最長時間的53天後,眾院議長強生下令眾議員返回華府,繼參院已在10日晚通過短期撥款法案,眾院12日表決這項得...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4 小時前
鳳凰颱風逼近!暴風襲石垣島「車被吹翻」
[NOWnews今日新聞]鳳凰颱風在侵襲菲律賓後大迴轉,暴風圈已在今(12)日凌晨接觸恆春半島,強度將持續減弱,中央氣象局預估,鳳凰將在今傍晚至晚上登陸「屏東恆春」。不過距離台灣不遠的沖繩,也受到了鳳...
今日新聞NOWNEWS ・ 17 小時前俄軍擴大前線攻勢 占領烏克蘭南部札波羅熱3聚落
(中央社基輔12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最高軍事指揮官今天表示,俄羅斯軍隊已攻下南部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地區的三個聚落。俄軍持續擴大對烏克蘭領土的進攻行動。
中央社 ・ 7 小時前
中國戰狼外交官曬航艦照片 威脅日本別管台海 不只海空軍力 「火箭軍」如解放軍皇冠上的明珠 CNN獨家揭露大量飛彈基地 「關島殺手」恫嚇美印太戰略|全球聊天室|#鏡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眾議院備詢,提及鄰國若受到軍艦武力攻擊,對日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屆時不排除觸發「集體自衛權」。這番言論再次惹怒中方,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發文秀出解放軍3艘航空母艦示威。 的遠程軍力投射不只展現在海上,「火箭軍」也是重點發展項目。CNN透過衛星影像揭露,中國有約99座飛彈相關設施,且規模還在擴大當中。而智庫統計解放軍人力和飛彈部署,也發現中國的戰略布局已經發生變化…… 面對極化政治、武力威逼,台灣前總統蔡英文也走出國門,爭取歐洲盟友支持,共同對抗挑戰。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影/陸隱形無人機「攻擊-11」正式服役!可單獨執行斬首任務
大陸空軍於11日迎來成立76週年紀念日,在官方發布的週年紀念宣傳片中,一款飛翼隱形無人機「攻擊-11」公開亮相,標誌著該型無人機已正式服役,引發各界關注。這是全球首款正式服役的飛翼隱形無人機。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美航艦福特號抵加勒比海緝毒 英停供部分情報:不想當幫兇!
川普政府在加勒比海及東太平洋地區派兵打擊毒梟船,引發其他西方盟友反彈,傳出英國不再與美國分享相關情報,因為他們不想成為美國軍事打擊的幫兇。法國外交部長巴霍則批評軍事行動違反國際法,對此感到擔憂。
太報 ・ 21 小時前
央視首次公開中國空軍有人「殲-20」/無人「攻擊-11」戰機協同作戰畫面
[Newtalk新聞] 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CCTV)今(11)日播出專題影片,首次公開解放軍空軍先進戰鬥機與無人機進行有人/無人協同作戰的實戰化畫面。央視宣傳片中特別以「威龍1號」與「玄龍08」的「酷炫代稱」稱呼,真實對應機型分別為殲-20與攻擊-11,以有人戰機無人機的緊密配合,宣傳中國空軍智能化作戰能力邁入新階段。 據央視報導,這段畫面顯示「威龍1號」戰鬥機作為指揮核心,帶領多架「玄龍08」無人作戰飛機執行偵察、干擾與精準打擊任務,形成「有人主導、無人輔助」的體系化作戰模式,大幅提升戰場感知與火力投射效率。專家分析,此次公開象徵中國已掌握第六代戰機關鍵技術之一的忠誠僚機系統,未來可實現一機控多機,降低飛行員風險並擴大作戰半徑。 畫面為中國空軍成立76週年紀念,發布剪輯空軍訓練實錄的主題微電影《夢遠》,與第15屆珠海航展期間多款無人裝備集中展示相呼應,凸顯中國在無人化、智能化戰爭領域的快速進展。 根據了解,解放軍殲-20戰機,2017年3月正式服役,截至2025年10月底,總產量已突破300架(部分評估甚至超過400架),成為全球裝備數量最多的重型第五代隱形戰機;攻擊-11無人
新頭殼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