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次发布会之后,感觉大部分人都没掌握到黑点 - V2EX
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Sequencer
V2EX    Apple

为什么这次发布会之后,感觉大部分人都没掌握到黑点

  •  
  •   Sequencer 2016-10-30 00:01:14 +08:00 7291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3300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touch bar 是个好设计
    然而苹果还没痛下决心把 fn 键砍了换 esc
    touch bar 远不及 trackpad 刚出来的时候那么划时代
    发布会过度吹捧了
    倒是 touch id 很值得庆祝

    这次值得黑的地方就是 ddr3 最高 16G 内存和 GPU 还有 6 代 i7
    感觉配置上没有接口那样求新
    不过日常使用除了 AE 蛋疼之外也没什么可以吐槽的地方(分段渲染或者外接显卡足够解决)
    砍接口砍的大快人心
    一年之后市场就会铺满 USB3.1
    运气好 iPhone 也会改接口
    唯一问题只是 TB3 的设备太贵较难普及

    现在就等 NMB 出 touchbar 然后用 NMB
    或者 MBP 明年年中升配置
    以后的工作完全可以 SSH 或者 VNC 上实验室的工作站跑代码
    买台 Gen8 放家里当私人云

    60 条回复    2016-10-31 09:26:55 +08:00
    vela
        1
    vela  
       2016-10-30 00:07:59 +08:00
    明显等下代 CPU 再升级后入比较划算。这代 CPU 提升忒有限了。
    murmur
        2
    murmur  
       2016-10-30 00:09:26 +08:00
    为黑而黑呗 都是无聊 一个市场占有率 10%的东西能撼动 usb 大口的地位?想都别想啊
    当年取消软盘那是光盘+u 盘+宽带网 3 个东西一起搞死他的
    你喊着取消光盘 别人的游戏机读光碟 日本的 dvd blueray 还不是在一直卖
    真的想太多。。
    nvkou
        3
    nvkou  
       2016-10-30 00:09:41 +08:00 via Android
    苹果:我给你的就是最好的,没给你的肯定有原因。你尽管用,下一代出啥我们也不会听客户意见的。
    murmur
        4
    murmur  
       2016-10-30 00:11:11 +08:00   3
    补充一下这 10%里还有多少装了 windows 的

    你仔细想想 touchbar 上能放的东西是不是屏幕上就是一个菜单条。。

    有人真是低估了鼠标的效率 重度操作用户用鼠标可是比触屏牛逼多了 换句话说那 touchbar 上放的也是无关痛痒的功能
    毕竟要兼容没 touchbar 的 book 是不是?
    yangyaofei
        5
    yangyaofei  
       2016-10-30 00:23:17 +08:00 via Android
    @boywang004 说的好像下一代就有很大的性能升级一样,下一代出来,增加的也是续航谢谢…
    yangyaofei
        6
    yangyaofei  
       2016-10-30 00:25:34 +08:00 via Android
    黑只是为了秀存在和证明自己是情怀老果粉乔布斯脑残蜜而已…
    说实话,除了内存没上 32 以外,都挺满意的,就是有点小贵
    Sequencer
        7
    Sequencer  
    OP
       2016-10-30 00:33:16 +08:00
    @murmur
    软盘是硬盘的副产物吧
    软盘的消失是因为光盘的存储密度远远大于了软盘了
    USB 改口是必然的 新的 Win 的笔记本巴不得改 只是太考虑兼容了
    改了之后厚度降下来 30%都有可能 跟去网口的道理一个样

    “重度操作用户用鼠标可是比触屏牛逼多了”
    我表示我只在打文明的时候才会用鼠标
    从 WOW 到 FPS 都是触控板
    win 的触控板太难用而已

    touchbar 的功用的确被鼓吹了
    但是 touchID 真是一个痛点啊

    @boywang004
    CPU 上 7 代续航大约能提高 10%到 20%
    只要不密集运算电脑的主频已经过剩了
    就是带宽问题
    然而苹果这次上的 ddr3 内存让我傻眼了
    murmur
        8
    murmur  
       2016-10-30 00:34:49 +08:00
    @Sequencer 改了口之后价格竞争力呢?人家 13" 14" 15"的大本子装几个 usb 大口装不下
    Sequencer
        9
    Sequencer  
    OP
       2016-10-30 00:38:26 +08:00   1
    @murmur 定位不同而已
    大本子还有光驱了
    大本子的定位不在随身办公的人里吧
    笔记本偶尔带回家的那群人
    #最困惑的就是那群在图书馆或者星巴克拿出神州和外星人的人
    Tink
        10
    Tink  
    PRO
       2016-10-30 00:40:01 +08:00
    键盘才是硬伤
    Sequencer
        11
    Sequencer  
    OP
       2016-10-30 00:41:28 +08:00
    @Tink +1
    习惯了可能就好了
    我只是摸过没有高强度使用过
    Cu635
        12
    Cu635  
       2016-10-30 01:03:22 +08:00
    @Sequencer
    软盘的消失是因为 U 盘。
    Sequencer
        13
    Sequencer  
    OP
       2016-10-30 01:09:15 +08:00
    @Cu635
    没经过那个年代
    感觉我有第一个 U 盘的时候
    我的电脑已经没有软盘了
    imn1
        14
    imn1  
       2016-10-30 01:24:32 +08:00
    @Cu635
    @Sequencer
    软盘的消失是光盘,尤其是小光盘的出现,软盘消失时 U 盘还没普及主要是 USB 口未普及
    Sequencer
        15
    Sequencer  
    OP
       2016-10-30 02:48:10 +08:00
    @imn1 的确记得如此
    第一台 sony 相机买来的时候用的是 USB 线
    记得还有磁屏蔽的环
    但是自家的电脑插不上 USB 或者不认相机到 USB 的驱动来着
    paulagent
        16
    paulagent  
       2016-10-30 03:17:00 +08:00
    @Sequencer 拎着外星人真是太牛逼了
    imcxy
        17
    imcxy  
       2016-10-30 03:29:02 +08:00
    不喜欢看历史。。 X 销特喜欢讲历史,讲爱,讲信任。从某些角度得出优点,然后无限放大。

    这个行业的历史可能有百万个创新,没见谁家拿出来说嘴。苹果那点“创新”最喜欢提了,然后很骄傲改变世界的样子。

    感觉果粉有种 X 销会议被洗脑的感觉。
    tyfulcrum
        18
    tyfulcrum  
       2016-10-30 04:14:59 +08:00
    @imcxy

    > 苹果那点“创新”最喜欢提了,然后很骄傲改变世界的样子。



    :D
    binux
        19
    binux  
       2016-10-30 04:37:49 +08:00
    @tyfulcrum 你把它们翻个面
    agegcn
        20
    agegcn  
       2016-10-30 05:56:09 +08:00
    下一代 iphone 不可能换接口的
    这一代刚把耳机口去掉,让大家买 lightening 的耳机
    如果要是下一代直接换 type c ,简直打脸了
    jfdnet
        21
    jfdnet  
       2016-10-30 07:47:36 +08:00
    @boywang004 Kaby Lake 相比于 skylake (刚发布 mbp 上用的)几乎无提升,只是微架构优化制程还是 14nm 。 10nm 的全新品 intel 发布都要拖到明年底还不一定, mbp 用上最快后年现在这个时候。
    liuxingou
        22
    liuxingou  
       2016-10-30 08:54:21 +08:00 via Android
    @jfdnet

    对,就是这样,用 ddr3 也完全是因为与 ddr4 根本没什么差别。
    liuxingou
        23
    liuxingou  
       2016-10-30 08:56:59 +08:00 via Android
    @Sequencer

    @imn1

    十年前曾经还在用软盘…
    jklkjejkisk
        24
    jklkjejkisk  
       2016-10-30 09:08:04 +08:00 via iPhone
    推的 Thunderbolt 2 算死了, 3 估计也是够呛
    没兴趣给它交税
    Eleutherios
        25
    Eleutherios  
       2016-10-30 09:13:50 +08:00 via iPhone
    @murmur 一直以为触控屏幕+触控笔主要是拿来画图、记笔记的。成天用鼠标的话还是需要外置。难道是我一直都理解错了么……
    abao00001
        26
    abao00001  
       2016-10-30 09:47:36 +08:00 via iPad
    只感觉为了简约而简约就是活受罪,我能接受没有光驱,但是 USB 和 sd card 接口取消这要多带多少配件,取消 magsafe 难道认为用 laptop 和用 iPad 习惯一样都不插电使用吗。我又重新看了当年一代 iPhone 的发布会,乔布斯说谁他妈想要 stylus ,一点没错,配件也一样。重新翻看以前的发布会才发现以前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 revolutionary UI ,现在出现最多的词估计是更薄更轻。不是黑不黑的问题,而是仔细想想这些改革带来的是烦恼。不过我觉得 touch bar 很棒。用过软盘的人想说当年有光盘后我立刻摒弃了软盘,但是 thunderbolt 出现后我频繁使用的仍然是 USB 接口。也许苹果认为市场会为了苹果而改变,但是这个设计并不足以颠覆 USB 。
    abao00001
        27
    abao00001  
       2016-10-30 09:53:32 +08:00 via iPad
    我觉得苹果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砍掉很多东西,但又没有能力再做出革命性的东西,比如 iPhone 的耳机插口。以前是出现新设计抛弃旧设计,现在是在没有新设计的基础上强行更改用户使用习惯。比如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喜欢蓝牙耳机或者所有人使用笔记本的场合都不需要电源。这个同苹果以用户体验为第一位的理念背道而驰。
    mactaew
        28
    mactaew  
       2016-10-30 10:01:06 +08:00 via iPhone
    其实,如果都不会去购买的话,黑个毛球呢??
    heat
        29
    heat  
       2016-10-30 10:06:37 +08:00
    @imcxy 就事论事,当年乔老爷子改变世界的事实连国产厂商都不曾予以否认,到您这还成了果粉吹捧出来了,请问您老又是什么销?
    heat
        30
    heat  
       2016-10-30 10:11:23 +08:00
    @abao00001 我并不是说苹果的做法有多正确,的确有太多槽点了(比如那个无线耳机的价格),但是未来 100%是朝着无线化的方向去发展的,再过几年估计人们回头看几年前的有线产品会觉得很老土吧...有人迈出第一步也许不是坏事
    imcxy
        31
    imcxy  
       2016-10-30 10:16:39 +08:00
    @heat 罚你再读 3 遍
    heat
        32
    heat  
       2016-10-30 10:18:33 +08:00
    @abao00001 说实话, type-c 出来以后老 usb 的确应该死了。无论从哪个角度后者都没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唯一喷的点就是目前对老设备的兼容问题... 等到以后主流鼠标键盘都用 type-c 之后,老 u 就真的可以死了。

    magsafe 的取消看似很不科学,但我曾经看过 usb3.1type-c 的接口规范的时候还设想过这种可能:未来所有设备都走这么一种接口了(包括 iphone 都会用这种口,安卓已经有很多机型在用了)

    以后你出门,无论带的是什么笔记本,什么手机,什么平板,只需要准备一个充电器就可以充所有设备了。
    EricCartman
        33
    EricCartman  
       2016-10-30 10:18:57 +08:00 via Android
    @Sequencer Mac 上我都用鼠标,带有功能键鼠标的快捷键和键盘快捷键配合,效率比触摸板高多了,触摸板也就是外出不便带外设的时候用一下
    azuis
        34
    azuis  
       2016-10-30 10:19:55 +08:00
    还有一点...电池容量也变小了...13 寸从 75 watt 直接降到了 54...
    azuis
        35
    azuis  
       2016-10-30 10:25:01 +08:00
    而且现在还不送电源延长线了。 苹果改接口没问题,涨价也可以。 但是在涨价砍接口的同时..能不能不要缩水电池和配件..起码买机器附送一下常用的转接线。
    moooookey
        36
    moooookey  
       2016-10-30 10:34:54 +08:00 via iPhone   1
    “买了一台新 iPhone 7 和一台新 rMBP ,然后你发现, iPhone 7 的耳机没法插到 rMBP 上听歌, rMBP 上没有 USB 口给 iPhone 7 充电”。
    twl007
        37
    twl007  
       2016-10-30 10:40:39 +08:00 via iPhone
    @boywang004 CPU 性能没明显提升+等下一代算上今年已经是这个说法的第三年了
    Cu635
        38
    Cu635  
       2016-10-30 13:13:09 +08:00
    @imn1
    光盘只能一次性写入是大问题,而且还容易折断损坏,能读写多次的光盘又太贵,这三点是光盘没有取代软盘的重要原因。

    至于小光盘,其实都没有流行起来。

    想一下,本来用软盘是什么时候?我要给你一个啥啥啥文件,你修改了再给我看看,这时候光盘就没法胜任了啊。后来 u 盘出现,能写能读,具备了软盘的一切特性(早期的 u 盘写保护也是标配),还没有光盘的缺点。一旦 u 盘价格降到了合理的区间,就马上取代了软盘了。
    exploreexe
        39
    exploreexe  
       2016-10-30 14:26:43 +08:00
    我和 LZ 的观点大致相同,我觉的为了更轻更薄来干掉接口没啥大不了的,这么做才是苹果能干出来的事情!
    新 MBP 总体满意,感觉比较蛋疼的就是内存,无法更换内存,这东西没发玩,现在 16G 做开发 刚刚好够用,随着开发工具越来越大,加上这两年 Xcode 越做越垃圾,真的很担心以后内存够不够用。
    imn1
        40
    imn1  
       2016-10-30 14:28:18 +08:00
    @Cu635
    你搞错了,光盘的概念不仅限于一次写入的 Compact Disc ,是泛概念光媒介储存
    事实上就是多次读写的光媒介储存取代了软盘,可能过程中还有“大容量移动软盘”之类产物,而之后又被 U 盘 /移动硬盘取代

    MO 算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多次读写光存储,只是这个常见是国外,国内因为价格还是比较贵没有流行起来
    国内反而因为盗版碟的原因,一次写入的碟片产量巨大,远超国外,价格也降下来

    早期个人用户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小文件传输的需求,多是公司文档,当时公司局域网共享方案很多,无需软盘
    而且回家办公也没有现在普遍,回家也工作的,往往有能力负担笔记本电脑
    个人用户之间的共享,数码相机还没“出现”以及网络还没流行,多是盗版影视“大”文件,而绝大部分人还不会用 rip 制作工具,所以直接以碟片交换,少数人是共享 p2p 链接,而不是文件本身

    我从没有硬盘的电脑走过来的,上面写的我全都经历过
    买过很多 MO ,败家历史之一,记得当时看 Mission Impossible 第一集就见过,觉得很 cool(至今也觉得是最好看的储存介质,还留了两张作为观赏纪念,哈哈),就想办法找来用了,你是无法想象我还试过以一张 640M 的 MO 取代硬盘玩游戏,前后一个月吧,除了启动慢点,居然没磨坏那张 MO
    Quaintjade
        41
    Quaintjade  
       2016-10-30 15:16:15 +08:00 via Android
    @imn1
    我印象中,国内生活中拷贝还是软盘直接跳到了 U 盘,没经过光盘。
    光盘虽然有可读写的,但太贵了,而且还要光驱和刻录软件支持,还要带壳防止磨坏。

    盗版倒确实大都是光盘。没感受到光盘阶段大概是我那时没关注过用户间交换吧,都是直接去电脑城买现成盗版碟的。
    mauve
        42
    mauve  
    PRO
       2016-10-30 15:16:42 +08:00
    楼主说 TB3 便宜?可以去淘宝搜搜“ thunderbolt2 扩展”和“ Thunderbolt3 扩展”,看看哪个贵
    yoa1q7y
        43
    yoa1q7y  
       2016-10-30 15:21:15 +08:00
    哎 一个本够用三五年了,何必关心这么多呢
    Quaintjade
        44
    Quaintjade  
       2016-10-30 15:24:48 +08:00 via Android
    话说 touch id 有啥用啊?除了 win 机器的指纹解锁和 apple pay 还有啥?

    我觉得指纹解锁可以靠蓝牙手环之类解决(参见小米笔记本)。支付可以靠 NFC ,支付时手机在电脑上刷一下,这样硬件隔离安全性更高。
    X1 Carbon 2014 那代是有 NFC 的,可惜没有软件实现支付功能。
    imn1
        45
    imn1  
       2016-10-30 15:30:19 +08:00
    @Quaintjade
    这个感觉也没有错,国内外环境不同,但从时代进程看,是光介质 /互联网让软盘生产式微的
    像我接触网络比较早,废弃软盘也就很早,因为电子邮件附件 1.44M ,即使当年贺氏猫拨号收下来也不会太麻烦,而且几乎不会文件出错,比起软盘要双份拷贝防止介质错误更省心

    但当年很少人上网,一来贵,二来拨号还占用电话线
    正如现在国内还有很多用户使用没联网的 XP 系统,即使微软停止更新维护,与他们也没什么关系,道理是一样的
    Cu635
        46
    Cu635  
       2016-10-30 18:23:54 +08:00
    @imn1
    你也说了“国内因为价格还是比较贵没有流行起来 ”,我也说了“能读写多次的光盘又太贵”,这点咱俩都知道。

    不过确实,我想的是国内没有想国外。

    但是没有到软盘那样的“流行”程度怎么能说“取代”?再说了,当时安装了 rw 光驱的电脑(台式机)也没有不安装软驱,所以也不能说“取代”啊。

    而你在说早年的“公司局域网”的时候,不要总是看着大公司,别忘了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公司小企业,而这些小企业的总数加起来也是个很大的市场。那些小公司在早年的时候哪里有什么“公司局域网”啊。


    @Quaintjade
    国内的“用户交换”主要是接过来盗版碟,把文件复制下来,或者用虚拟光驱做成镜像放到硬盘上,然后再把借来的光盘还回去……

    其实光盘没有完全取代软盘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读写的光盘加上刻录机太贵了,便宜的有只能读。后来 u 盘才终于完成了这个使命,再后来就是网络了。
    abao00001
        47
    abao00001  
       2016-10-30 18:52:22 +08:00 via iPad
    @Quaintjade 有的,以前我用光盘备份,还有下载的资料也都拷贝到光盘上。根据每个人使用情况而定。
    abao00001
        48
    abao00001  
       2016-10-30 18:57:32 +08:00 via iPad
    @heat 是,我认为是会改变,但是感觉早了一点,况且也不一定是向着 type-c 改变,也许这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magsafe 取消我真觉得不方便,要是被人碰到电脑掉下去怎么办……我是觉得统一充电方式很好,但是如果也能做到到防止把设备碰掉就更好了。
    imn1
        49
    imn1  
       2016-10-30 19:16:21 +08:00
    @Cu635
    大家定的时间点不同,我指的是主流品牌电脑取消软驱,你指的是市场上消失,有时间差,而且时间差很大(约 10 年时间差),这样讨论下去没完没了
    至少 2013 年我还见过用软盘的(偏远地方),完全取代很难定

    至于两种设备同时存在,这个肯定啊,不是家家都能像苹果那样直接用一个替换另一个吧,我正在用的平板就 type-c 和 type-a 都有,但将来如果都是 type-c ,就不影响 type-c 取代 type-a 这个说法

    1998 年苹果首先撤除软驱,至 2003 年 dell 撤除,基本主流品牌都不再提供软驱,但零售仍然存在,直到 2011 才基本全球停产软驱
    首款 U 盘却是 1999 年面市,还未大范围销售,而朗科、 IBM 等都是 2000 年才在北美销售,而且当时 U 盘是相当昂贵的,显然主流品牌撤除软驱并非因为 U 盘
    abao00001
        50
    abao00001  
       2016-10-30 19:17:32 +08:00 via iPad
    @heat 你说的还有一个问题, iPhone iPad 和 laptop 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电压和电流是不同的,如果苹果不能做出一个可以智能切换的适配器,结果是带一根线然后三个适配器。我宁愿多两根连着的线,也不想多一堆的转换头。所以我虽然有新的电脑,还是把 7 、 8 年前的 MacBook pro 顶配升了 ssd ,虽然重,有光驱,有雾面屏,有呼吸灯,各方面无比的贴心。
    terence4444
        51
    terence4444  
       2016-10-30 19:36:04 +08:00 via iPhone
    @Sequencer
    @imn1
    @Cu635
    从我个人经历来看,软盘消失并不是因为光盘,的确是因为 U 盘和移动硬盘。

    USB 口我记得 P133 的机器上就有了(也有可能记错了),有 CD-ROM 的时候个人还是主要用软盘交换数据。
    如果软盘是由于光盘消失的话,至少也应该是 CD-RW 时代,但那个时候 U 盘价格已经不是很高了。
    loading
        52
    loading  
       2016-10-30 20:04:33 +08:00 via Android
    配置到顶,谁还会去再买台 iMac?
    lobbk1209
        53
    lobbk1209  
       2016-10-30 20:52:19 +08:00
    @heat 窃以为 Type-C 普及的阻力不在鼠标键盘。无线键鼠自不必说,有线键鼠一般也不会带着到处跑,所以转接一下也没啥大不了的,不会增加负担。
    最关键的是这一整套 USB 3.0, USB 3.1, USB 3.1 gen 2, Thunderbolt, Video, Charging 等等统一成一个接口可以实现的茫茫多的各类功能看似美好。
    但是!但是,他奶奶的线不一样啊,有单充电的,有 Thunderbolt, 有支持 Gen 2 10Gbps 的,有只支持 5Gbps 的,再加上哪些另一端不是 Type-C 接口的就更多了,我不认为有多少普通消费者能搞清楚。我他妈的原本不用想那么多,视频接视频口, U 盘接 USB 口简单无脑。现在呢?两根看起来一摸一样的线功能不一样?太虐人了吧?
    个人感觉一般消费者能区分开 USB 3 vs USB 2 就已经不错了,再让他们搞清楚为啥一个口又是神马鬼雷电,又是 USB 3.1 ,而且还跟 NMB 上的那个不一样……
    如果某个特定连接方式会对硬件有不良影响甚至损坏,那就好玩儿了

    这是我觉得这次接口换代最蛋疼的点。
    imn1
        54
    imn1  
       2016-10-30 20:57:54 +08:00
    @terence4444
    这样说吧,软盘从使用率降低到消失过程相当长,纯粹说单一因素也不合理
    然后 U 盘的发展过程也相当长,两者有时间不短的重合时间
    我主要指软盘的使用率大幅降低(并非指市场消失),主流电脑品牌移除软驱的时间,在这个时间 U 盘还没有开始销售,见 49L ,所以软盘的在开始退出市场(只是开始,还未完全退出),不是 U 盘起作用,但 U 盘降价普及后,也确实自由落体般加速了软盘退出市场

    我个人 96 年就弃用软盘了,传送文件给其他人就是大文件光盘, CDROM 在 92 年就有售, 96 年前已经是电脑标配,给张碟人家读完全不是问题,小文件 internet (主要是 email ),自己携带文件,则是用 2 寸 IDE 硬盘(公司出钱买的),但不是移动硬盘,是直接在主机装插。且 2000~2002 年 QQ (OICQ ?)就开始普及了,实时传送文件已经不是难事,但 U 盘当时在大陆还是“奢侈品”,那时 8M 的 U 盘个人根本买不起(不划算)
    CD-R 在 98/99 年左右已经降到 10 元左右一张,至于 RW ,我其实至今的使用还是个位数(含 DVD/BD ),几乎没用过,因为价格上 RW 是 R 十多倍,烧一张 R 10 元左右也不算浪费,至少 97 ~ 2003 年间都是烧碟给客户的
    crowxjy
        55
    crowxjy  
       2016-10-30 20:58:09 +08:00   1
    touch bar 真的不是个好设计
    合适的使用场景太小

    首先所有需要重度使用鼠标的场景先和你说 goodbye 了
    而不用鼠标的基本都是一手键盘一手触摸板或两手键盘
    对于常用的操作,无论是从视线移动还是手指移动看,快捷键效率远大于 touch bar ,所以首先这些场景基本挂掉
    而不常用的操作放到 touch bar 占据位置本身就是个不合理的行为
    剩下的场景基本就很小了,其中相对比较不错的我能想到也就是拖动播放器进度条与指纹支付了。
    但拖动播放器进度条比精准比不过,比方便又真的比触摸板方便么?首先多数人的常用手是右手,使用触摸板也是用右手,进度条是从左向右的,拖动进度条(可以类比手机看视频拖动进度条)使用右手也会更方便。想象一下你的使用场景:打开 /切到某个播放器软件,这时你的右手在触摸板上,你想跳过开头,你滑滑手指到屏幕上的进度条上然后按住拖动和你低头抬起手臂(不信你自己感觉下- -你要是手长那我没话说)把手放到 touch bar 上再拖动,哪个更方便呢?
    拖动进度条唯一方便的场景也就是你现在正在使用的就是这个播放软件,不需要打开或切换,比如看爱情动作片看一半,前戏了半天想快进到关键地方,用 touch bar 拖动进度条会比用触摸板拖动显得稍微方便一些。
    指纹支付的方便又更多的在于 touch id 而不是 touch bar 。
    seashell
        56
    seashell  
       2016-10-31 00:02:16 +08:00
    @yangyaofei 那不一定,万一被 AMD 的 PPT 吓到了牙膏挤多了也是有可能的
    seashell
        57
    seashell  
       2016-10-31 00:04:19 +08:00
    @paulagent 肩挑背扛
    bibizhang
        58
    bibizhang  
       2016-10-31 00:23:41 +08:00
    苹果的任何产品我买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之中,从来没有一丢丢是因为他配的是什么接口而决定购买的,一丝丝都没有过。所以这次在接口上的所谓“革新”我完全无感
    Cu635
        59
    Cu635  
       2016-10-31 00:39:04 +08:00
    @imn1
    我倒也没说“从市场上消失”,毕竟这个指标太严格了。

    我就是觉得,在大众市场不安装软驱,不方便处也极少的时候,这个软盘就算被取代了。那些特殊领域不算。

    这么看来这个指标就是那些兼容机不再标配软驱,需要软驱的话得客户主动要求。

    别忘了,兼容机市场也是商家 /有经验的人一带一大片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自己写配置单的。

    我一直觉得,苹果机不能作为技术换代的指标,不过我毕竟是马后炮了:雷电接口的失败普及。

    而主流品牌机取消哪个配件作为指标也不合适:品牌机大部分是卖给单位的,而正像你说的,(买得起品牌机的)单位里面可以使用局域网传文件从而减少了软驱的需求。


    还有,不要忘了单位 /公司的“福利”, u 盘价格还在中高档的时候,个人买不起或者说买了不划算,单位 /公司可以作为福利发放啊,有了 u 盘,软盘自然就慢慢不用了。

    不过关键还是在价格因素,可读写的光盘价格太高没能完成取代软盘的使命,价格便宜的一次性写入光盘能力不足完不成取代软盘的使命,而到了 u 盘,成产成本和价格降的太快了,把软盘给结束掉了。

    但是 u 盘成本估计也就现在这样了,比光盘高不少,它能取代软盘,却在软件分发领域取代不了光盘:现在软件分发要么是通过网络下载,要么是通过光盘分发了。 u 盘很少。


    @terence4444
    win98 都有 usb 的驱动,和 xp 自带的驱动类似,只不过得自己找手动安装。
    mrlawrence
        60
    mrlawrence  
       2016-10-31 09:26:55 +08:00 via iPhone
    大家黑价格这一点,我个人是认同的。至于其他,不敢苟同。
    当然,果粉和黑果粉的对决,个人喜闻乐见。
    关于     帮助文档     自助推广系统     博客     API     FAQ     Solana     525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31ms UTC 09:14 PVG 17:14 LAX 01:14 JFK 04:14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
    ubao msn snddm index pchome yahoo rakuten mypaper meadowduck bidyahoo youbao zxmzxm asda bnvcg cvbfg dfscv mmhjk xxddc yybgb zznbn ccubao uaitu acv GXCV ET GDG YH FG BCVB FJFH CBRE CBC GDG ET54 WRWR RWER WREW WRWER RWER SDG EW SF DSFSF fbbs ubao fhd dfg ewr dg df ewwr ewwr et ruyut utut dfg fgd gdfgt etg dfgt dfgd ert4 gd fgg wr 235 wer3 we vsdf sdf gdf ert xcv sdf rwer hfd dfg cvb rwf afb dfh jgh bmn lgh rty gfds cxv xcv xcs vdas fdf fgd cv sdf tert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dende5 dende denden denden2 denden21 fenfen9 fenf619 fen619 fenfe9 fe619 sdf sdf sdf sdf sdf zhazh90 zhazh0 zhaa50 zha90 zh590 zho zhoz zhozh zhozho zhozho2 lislis lls95 lili95 lils5 liss9 sdf0ty987 sdft876 sdft9876 sdf09876 sd0t9876 sdf0ty98 sdf0976 sdf0ty986 sdf0ty96 sdf0t76 sdf0876 df0ty98 sf0t876 sd0ty76 sdy76 sdf76 sdf0t76 sdf0ty9 sdf0ty98 sdf0ty987 sdf0ty98 sdf6676 sdf876 sd876 sd876 sdf6 sdf6 sdf9876 sdf0t sdf06 sdf0ty9776 sdf0ty9776 sdf0ty76 sdf8876 sdf0t sd6 sdf06 s688876 sd688 sdf86